|
“明年我还要去看望他(她)们”(09“轩辕”赴河南考察) |
|
|
|
|
|
|
“轩辕”荣誉会长何敏坚发起组织赴河南考察团,并与正副团长一道,为在开封、洛阳两市农村学校的考察交流之具体安排做了大量的 工作。取得了甚佳的效果。
十位来自香港、美国、澳洲的中学生在轩辕教育基金会(下称“轩辕”)河南考察团的分享、聚会上异口同声地说:“明年我还要去农村看望他(她)们。”这十位同学是在今年盛夏(7月1-5日)跟随父母赴河南开封、洛阳两市作兴教助学考察的。开始,他(她)们既不是自愿参加,也不明白为何而去,加上考察团还安排他(她)们做随团义工,干重活、较劳累,因而抱怨父母给自己找麻烦。在整个随团的活动中,他(她)们出席了三所由善长捐助改造扩建的农村小学,领略到当地学梓和群众感恩的情怀;考察了两所待捐助的破烂学校,并回访了一所去年落成的永盛小学和刘碧黄福英小学,并举行了联欢活动,从而感受到他(她)们期盼的眼神;玩游戏、问卷交流,从而发现农村的孩子们是何等的坚强奋进,自己为他们付出微不足道,而他们却以开心表达感恩;谭同学发现有些农村小学生五口之家月入只有一百元,而自己每日零用钱就超过一百元还不知足,既感受到农村孩子们艰难,也触了灵魂深处,从而反思自己生活在香港优越的家庭,比起他们却是天渊之别,但时而还不知足,而感到现在的我是多么惭愧,日后要懂得自律,要珍惜现在的幸福,要学会知足常乐,将来也要像叔叔、阿姨那样,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大家都体会到此行得益甚丰,他们说:“对比农村孩子,他们虽然艰难,但又是那么开心知足,我们在香港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这么富足的物质生活还不知足,深感有必要认真作反思,甚为有必要向他(她)们学习;雷颖仪、梁皓婷、邓卓峰还说:要学妈妈那样有善心、有爱心,将来长大后也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农村贫穷的人们;当大家看到湖沟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一名患白血病的学生无钱求医,便自觉发起捐款助医,虽然各人只能拿出仅有一元、几毛的零用钱,集合起来只有70元零三毛钱,却震撼了十位同学的灵魂,认为这些小学生自小就有著可贵的爱心,真了不起,十分应向他们学习。一致表示“我明年还要回去看望他(她)们”凡此种种,其社会意义的深广是无可估量的。
当“轩辕”河南考察团陈美棠团长宣布分享会开始之时,与席者不下60人,人数增加了一倍,大家完全不为佳肴所吸引,而是为心灵的丰盛而踊跃参与分享。为人家长的善长们,不仅带同子女出席分享会,还邀请了未参加此团的亲戚、朋友也前来出席,加上李宝燕小姐与十名同学对话时,注重引导他(她)们不要只有“三分钟的热度”,从而看到善长们用心在推动慈善义举,起到“薪火相传”之号召作用,甚具战略意义。
何敏坚荣誉会长发起“轩辕”赴河南考察团不仅注意到农村学校有解决硬件的需要,更重视软件(精神上)的双向升华之促进。为此,她与正副团长陈美棠、邓志明、梁淑芬等三人一起,默默地为具体活动内容安排而忙碌了三个月,他们对全局效果负起责任,其勤奋、用心的工作态度十分值得褒扬。正是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与众善长同心协力行善举,从而取得实际的正面效果,是符合逻辑的。第一次直接到农村参与慈善活动的谭泽均伉俪,亲眼看到农村的状况,又目睹自己的儿子随团考察、做义工引起思想观念的转变而高兴,其善念也同时升华,不仅参与为捐建胡沟小学自动捐资三万元,并向罗主席表示还要自己单独捐建一所学校。其行动得到善长们的欢迎和赞许!
(附:嵩县闫庄镇胡沟小学校朱智波09年7月8日的来信。)
随行记者:赤子 2009年7月22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