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邀考察四川省(2008年3月) |
|
|
|
|
|
|
“到穷山村去,帮助那里的孩子们早日改善学习环境,受到良好的教育。”
2008年3月,汽车走进弯弯曲曲山间小道,越过重重山脉,远远听见锣鼓喧天,彷佛向我们报晓:“您们快到石佛乡中心小学了。”
虽然学校地处深山,轩辕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轩辕”)的善长及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校园已经旧貌变新颜,全校师生和自发前来参加落成礼的父老乡亲,都整齐地在操场列队,迎候石佛乡小学黄寿涛教学楼落成典礼举行。他们像过节那样穿上整齐的校服,笑逐颜开,可见那张笑脸隐藏了多少内心话,正如学生代表在大会致词时说:“我们此后不必再在那破烂潮湿的教室受煎熬了,我们的学习条件改善了,我们定要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报答那些善心人对我们的帮忙......。”“轩辕”善长黄寿涛先生在讲话中强调,“只要勤奋努力向学,成功的机会自然会等待着你们!大家要学习、继承前辈朱总令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精神,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佛乡属仪陇县管辖,该县地处川东北的山区,以农耕、林、牧为主,世世代代贫穷,除非发现地下有油、汽资源,提高教育水平,否则依然摆脱不了以前那种恶运。仪陇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朱德总司令的家乡。这里是“客家大县”,该县总人口108万,客家人就有25万,朱德总司令也是客家人。古时战乱,被迫从河南逐次南迁,来到这里,因为是外来者,就称之为“客家人”,平原,好地就轮不到后来者的份儿,他们只好占山而居,由于条件恶劣,显得特别艰苦,形成了勤劳、勇敢、孝顺的特性。我们特地到朱德总司令的故居瞻仰,所见各种历史资料,都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那种朴素、勤奋的特质......。
黄寿涛先生是粤北山区的客家人,是穷孩子出身,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只身来到深圳特区打工,既在工厂当过工人,也为老板开过货车,由于勤奋好学,十分长进,逐渐成为企业高层管理骨干,以致积极进取创业,就进入了“先富起来”的行列。可贵的是,富起来之后他不忘“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教导:“......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人要懂得帮助还未富的人......。”以实际行动实践邓伯伯的教导。
他从旁了解到“轩辕”的同仁们工作认真、勤奋、节俭、透明,与善长一道实地参与行善的过程,于是决定以“轩辕”为伍,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当他在07年亲眼看到石佛乡中心小学六年级的教室挤了108名同学在上课,心酸如焚,当即决定协助该校兴建教学楼。而今又亲眼看到该校新教室拔地而起,而感到无比的安慰。他说:“我由衷地希望内地先富起来的朋友们,为了自己的家乡,为了祖国振兴,积极响应“轩辕”的号召,好事、善事大家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人做一点,必然可以集液成球,盛世中华必将指日可待!”
附相片注释:
|
县领导及嘉宾在会场主席台就座(图2) |
|
罗文春主席、黄寿涛荣誉会长与县政府领导为教学楼落成剪影(图3) |
|
仪陇县教育局长向黄寿涛先生颁发名誉校长证书(图4) |
|
县政府领导向轩辕教育基金会致送锦旗,黄寿涛代表接收(图5) |
|
罗文春、黄寿涛与当地各级政府的官员们及学校领导交谈(图6, 7) |
|
罗文春、黄寿涛在校园围墙边与部分同学合照留念(图8) |
|
代表们到教学楼各教室检查建筑质量(图9) |
|
代表们探望正在上学的小同学(图10) |
|
罗文春与黄寿涛在教室走廊与部分同学合照留念(图11) |
|
校园一角(图12) |
|
石佛小学建在群山之中,此为在教学楼三楼窗口拍摄的照片(图13) |
|
同学们及其家长在送别出席教学楼落成仪式的代表们(图14) |
|
教学楼碑记(图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