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一个下午, 距香港近四千多公里之外的新疆伊宁,天色碧蓝,白云如漂浮的炊烟般,轻拂著天边。数十米高的白杨树齐整地环绕在每条大路小道的四周。因爲光照角度的缘故, 有些树叶稍暗,有些则鲜浅,也有的让太阳的光照成发亮的金色,在半空中形成一道道闪闪烁烁的绚烂绿色。
轩辕教育基金会考察团乘坐的大巴,停在愉群翁回族乡愉 群翁中心小学的门口。这个学校建立於1952年,是一所维吾尔族,哈撒克族,回族,汉族,东乡等民族聚集的汉语学校。90%以上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学校处在乡里的中心位置,交通方便, 又因该校师资力量相比较其他地区要强很多,37位教职员工中,33个是大专以上学历,7个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因此许多本不在该小学读书的其他片区学生也纷纷选择来该校念书。换言之 ,我们所考察的,是该地区具有标杆地位的学校。
我们尚未下车,就听到学校里传来阵阵咚咚锣鼓声,和孩子们稚嫩的“欢迎”声,一浪接一浪。走近才看见,大约有不到一百个孩子在烈日下排队欢迎我们。因爲正值暑假,他们都是老师临时通知来的。 打著腰鼓的孩子身上穿著节日才穿的统一的 白黄红相间的服装, 没有腰鼓的孩子则都穿著自己的衣服,手里都挥舞著鲜艶的纸花。所有的孩子,高的矮的,都带著好奇,羞涩,多少还有些兴奋的眼神,定定地注视著远方来的这群客人。虽然学校是中心小学,但学校孩子能见到的远方客人或许并不多.
欢迎的队伍一直从校门延伸到第一幢教学楼。占地15000平方米的学校,有两幢一模一样,一前一后的水泥砖混三层楼, 这是1996年世界银行贷款200万人民币建造起来的,也是附近地区最高的建筑,比它们高的,只有学校里里外外的白杨树,教学楼建筑面积共2056平方米,大约30间教室,要容纳20个班的1131名学生上课,所有老师的办公和近300名学生的住宿,这需求里不包括明后年增加的130余名学生,和最基本的辅助教学配置,比如图书馆,电脑操作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等等。
校长带领著我们以及当地县外侨办和教育局的领导,来到了教学楼一边的操场。四百米的环型跑道用细细的碎石铺成,简陋但整洁。跑道的后侧靠近教学楼的部分,孤零零地站著一副双杠,和一副单杠,再没有其他器械。离单、双杠十多米的地方,是一排6间砖房,里面堆放著一些教学器械和杂物。校长介绍,这排砖房的位置,就是规划中新的图书阅览室,电脑操作室,音乐室等教学辅助用房。整体建筑爲使用面积250平米的砖混结构,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必须能够抵御8级强地震(造价因此而提高,爲1200元人民币/平米)。如果能够顺利得到轩辕教育基金会的支援,和县委的财政拨款,那麽学校将立即投入招标工作,预计最快今年年底这些新教室就能正式啓用。孩子们届时将可以接触新的教学内容,可以联系更多的朋友,可以更快地衔接外面的世界。就象看见了孩子们在操场上撒欢,又像是自己也回到了小学时光,我们不免有些兴奋,有些团员跳上了单杠,在上面悠起了空翻。
在一间教室里,课桌上摆著切好的西瓜和蜜瓜,这里的人们用这个招待宾客。基金会的团员,校长和县外侨办的领导,聊起了教育的未来,中国的少数民族如何与汉族和睦相处,聊起了基金会做慈善教育的宗旨和基金会操作的程序。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民族与民族间语言的统一,顺畅交流是国家统一及构建和谐国家的基础 ,了解又是顺畅沟通的基础,而教育则是达成这些目标的工具。基金会的主席罗文春一再重申,轩辕基金会愿意竭其所能,集合广大善良之士,爲国家的教育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爲了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善长的捐款,罗主席也详细介绍了捐款过程中的监控方式。当地政府外侨办、新疆省外侨办、当地教育局的领导和校长,除再三表示感谢外,还特地强调要用好善款,将善长的每分心意都用在孩子身上。
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我们看到孩子们依旧在校园等候,没有离去。他们和老师还在那里,说笑著, 看著开会的教室, 眼睛里充满想了解我们的渴望。我们急急地走到校园里,和孩子们一起拍照,给孩子分发学习用品和糖果,并让每个孩子看看数码相机里他们各自的表情,开著他们的玩笑,他们的目光不再有羞涩,而是惊讶,和欣喜。他们招呼著自己的小伙伴,几个几个地涌到我们面前,并不吵闹,而是用眼神和手势询问我们是否可以替他们一起照个相。看到自己和朋友一起出现在相机的小屏幕上,他们笑了,发自内心地开心、雀跃。随后,他们仰起头,真诚地对每个给他们照相合影的人,说著一声又一声的"谢谢"。他们的满足让我有些心酸,他们平日的生活因爲客观条件的限制,太过简单甚至枯燥,我们几小时的到访居然能给他们带来那么多的快乐。我真的愿意经常回去,做个"回"民,不单带给他们快乐,还有生成快乐的其他条件。
很快,我们二十多个团员和所有的小朋友都照了相。我们要走了。孩子们跟著我们,一步不拉地向著校外走去。我们不断地回头,一次次地和他们说著再见,不断地抢拍著似乎刚才遗漏的照片。当我们的目光接触到他们的目光时,他们会暖暖甜甜地笑著,小嘴里说著"再见,谢谢"。孩子们有些依依不舍,我们的步伐又加快了,他们就在我身边,有些在身后,我能听到他们急急的走路声和低声的细语。
![](http://www.xuanyuan.hk/Files/cP1070072(1)(1).jpg)
二三十米的路,其实几步就能走完,只是我们的心不忍那麽快地离开。当我最后一次转过身,对著孩子和学校时,我猛然看见教学楼上挂著的校训:德爲做人之根,智爲求学之本。 一个远在边陲的学校,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依旧对学生传播著爲人求学的准则,依旧要求学生有德有智。我和我们,除了感慨和钦佩,只有施以援手,帮助孩子迅速成长的决心。
孩子们集合在校门口,拼命地向我们挥手,大声地喊著"再见""谢谢"。孩子们,我应该谢谢你们, 小小年纪的你们让我知道,甚么是纯真,坚韧,幸福和温暖......
我们选择帮助该校扩建,乃因既有需要,又爲褒扬地处边陲的少数民族同胞爲保卫祖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并继续为之作贡献,我们向当地民衆学习!扩建此校,是用07年爱乐民乐团爲基金会义演筹得之善款,故以 “( 香港) 轩辕愉群翁侨心小学”命名。
随团记者:崇阳
200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