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退休後,經過近一年的休閒和思考,我計劃開始從事一些和慈善教育有關的工作,年底時經朋友介紹,知道了軒轅教育基金會。開始是由基金會的網頁瞭解了她的工作範圍和形式,2007年2月4日,我在香港廣東道555-557號玉暉大廈軒轅教育基金會的辦公室正式認識了基金會的創始人和主席羅文春先生並進行了長談,之後的三年中,多次隨羅主席參加了湖南湘潭/內蒙古巴彥淖爾/四川蓬安/湖南衡陽等地的慈善教育工作,使我對軒轅教育基金會的理念和工作成就有了深刻的印象,這裏僅就這些認識發表以下幾點看法:
一、榜樣的力量:軒轅教育基金會的創會人和主席羅文春先生,他年紀已不輕了,將自己的全部積蓄無償地奉獻給了祖國公益慈善事業,這且不說,他本人還親臨基金會,統籌運作,親力親為,多年來,足跡遍及祖國各地,從大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肅到東北、西南和華南,超過200所慈善學校在他的幫助下無一爛尾的建好了。更令人尊敬的是他本人的個人生活卻十分儉樸,為了基金會,他賣掉了自己的名車,住在十分狹小而簡陋的住宅裏,不從基金會拿薪酬,即便是日常因工作的出差,他也是能節儉就節儉,記得有兩次,我們乘坐的是早上7-8點從深圳機場的飛機,他完全可以前一天晚上來深圳住酒店,方便第二天登機,而他是住在香港的,早上三四點起床,乘大巴趕到深圳機場和我們會合,下飛機後,他不顧旅途勞累,總是第一時間直奔農村的慈善捐助地開始工作,連我們這些四十多歲的人都覺得挺累,而他還是那樣精神奕奕,真叫我們肅然起敬,激勵著所有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勤勉工作,心靈的洗滌正是從和羅主席一起工作中開始的。六十年代國內有一位全國的學習榜樣——雷鋒,是集所有美德於一身的偶像,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讀小學時開始學習他,可惜沒能見到他,今天在羅主席身上,我真正看到了這些美德,我幾次擔心地問他,您這樣近乎瘋狂地從事慈善事業,能堅持多久?擁有哲學和經濟學學位並兼多所大學教授的羅先生用哲學語言回答了我:今天我能夠做事,我就要做好今天的事而無愧於今天。
二、做慈善也要依法,這是羅主席首先在大陸主要媒體表達的觀點,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軒轅教育基金會主要的捐贈和援建對象是經過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推薦,在當地省市縣僑務辦公室的安排下考察並決定幫甚麼,如何幫,整個過程十分陽光。一所鄉村學校的捐建一定有省、市僑務辦/縣政府/縣教育局/鄉政府/受建學校的校長等參加,開工之前先簽合同,合同一式四份,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備案一份,省僑務辦和縣政府和軒轅教育基金會各一份,合同詳細規定了捐款人和受捐人的義務和責任,從圖紙到施工單位選擇/品質監督,驗收,以及違約的處理等,從而保證了多年來,捐助的超過300所農村學校(含之前與友好團體合作做的項目)無一爛尾,更可貴的是在近年的大地震中沒有發生倒塌。
三、整個軒轅教育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在羅主席的近乎完美的人格的榜樣教育下,工作十分出色,善長所捐的款項,幾乎全部用於實際專案,使得基金會的辦公經費常常捉襟見肘,秘書長孔敏莊小姐從事慈善事業十多年,也是軒轅教育基金會的大內總管,她多年來只領取商業社會中與她身份和工作不相符合的微薄薪金而毫無怨言,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充分發展了的社會裏,如果沒有崇高而堅強的事業道德支撐,是無法想像的。這使得每一次和他們的接觸都是我心靈受洗禮的機會。每次進入軒轅教育基金會的辦公室都如同教堂的禮拜,使我不得不在許多場合宣傳軒轅的理念,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來從事慈善教育事業。
李蘭剛 2010年5月17日於深圳
圖釋:
李蘭剛榮譽會長和黃壽濤榮譽會長都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一族。當年他們都是窮孩子,改革開放前期,他們赤手空拳來到深圳打工,經過20多年的奮鬥,如今富起來了(相對而言)。他們為富行善,是愛心使者、智者,引領著富了之後該做甚麼?“決不能「為富不仁」,應該富之行善,社會才能和諧。”他們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李先生第一次協助捐建的學校舊貌,羅文春主席與李先生於2007年4月結伴赴四川省蓬安新園鄉中心小學考察合照留念(圖 1)
羅文春、李蘭剛、黃壽濤2007年7月,在內蒙古自治區和巴彥淖爾地區外僑辦的領導陪同下,進行人文、經濟、環境的考察,來到葵花籽產地的田野合照留念(圖 2)
羅文春、李蘭剛在市、縣僑辦、教育局的領導陪同下,對協助捐建的長安鄉廟山王素貞紀念小學施工中途檢查,兩人先在舊校址留影(圖3)
在市、縣僑辦和教育局領導的陪同下到易地重建之長安鄉廟山王素貞紀念小學工地進行質量檢查,李蘭剛在楊臣梅主任和教育局的陪同下,翻閱施工圖紙,對照實地施工以檢視工程質量(圖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