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溝合一愛心小學 |
|
|
|
|
|
|
這是一所既破爛,但管理得較好的小學。校長年輕,現年27歲,教了八年書,做了兩年校長,為人樸實、勤快,盡忠職守......在十分困難的環境中從不畏懼,克服重重困難,積極進取,是個好校長;孩子們很有正義感,很有同情心、愛心,不久前,三年級的同學,在電視、報章上看一個得白血病的學生無錢就醫,坐以待斃,他們就發起募捐助醫,我們想想,在一個貧困鄉村讀書的孩子,他(她)們會有多少零用錢啊!可是他(她)們並不去想這點,全班同學卻行動起,一塊、兩塊、五毛......都不計較,統計起來,共籌得了柒拾元零三毛錢。啊!柒拾元零三毛錢的含金量是多麼重啊!其社會價值又有多麼大啊!這班小同學的精神是多可貴,引起了社會的反響,期望著這位患上“絕症”同學能幸運得救!
我們看到本來就不夠用的教學樓已是D級危房,是禁用的,但依然用作上課和老師住宿;再到那些租民房當教室的教學點,更是讓人心酸,既陰暗又潮濕不在話下,也是危房,書桌和板櫈同樣破爛不堪。老師們在校長的帶領下,學生都在掙扎著,為孩子們能得到應有的教育而掙扎著!老師期盼著,孩子們期盼著......當鄉親們也期盼著,考察團來了村子裡,他們都湧上前來,七嘴八舌,說建校,有的人還自動把自己分的耕地和山地拿出來建校,有三、四百人的學校“五畝地是不夠用的,建了校舍之後,同學們就不夠活動的空間了,應該要8-10畝為好”,老師們聽羅文春主席這樣說,又都紛紛表示,“學校真的重建是村裡的大事,要多少地就給多少;”鎮長、教育局長在場地表示“一定設法滿足建校的需要”。晚上開會分享,團員們表示說“此校適合集合大家的力去捐建”。接著,李寶燕和她的朋友,率先表示為此校合捐三萬元,何敏堅榮譽會長、譚先生善長等繼而表示捐出五位數的善款。當晚籌的善款已超過該校重建所需的捐款一半以上。
圖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