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邀考察河南省(2009年7月1至5日) |
![捐款方法](Images/way.jpg) |
|
|
|
![](../files/map/1900.gif) |
|
“軒轅”榮譽會長何敏堅發起組織赴河南考察團,並與正副團長一道,為在開封、洛陽兩市農村學校的考察交流之具體安排做了大量的 工作。取得了甚佳的效果。
十位來自香港、美國、澳洲的中學生在軒轅教育基金會(下稱“軒轅”)河南考察團的分享、聚會上異口同聲地說:“明年我還要去農村看望他(她)們。”這十位同學是在今年盛夏(7月1-5日)跟隨父母赴河南開封、洛陽兩市作興教助學考察的。開始,他(她)們既不是自願參加,也不明白為何而去,加上考察團還安排他(她)們做隨團義工,幹重活、較勞累,因而抱怨父母給自己找麻煩。在整個隨團的活動中,他(她)們出席了三所由善長捐助改造擴建的農村小學,領略到當地學梓和群眾感恩的情懷;考察了兩所待捐助的破爛學校,並回訪了一所去年落成的永盛小學和劉碧黃福英小學,並舉行了聯歡活動,從而感受到他(她)們期盼的眼神;玩遊戲、問卷交流,從而發現農村的孩子們是何等的堅強奮進,自己為他們付出微不足道,而他們卻以開心表達感恩;譚同學發現有些農村小學生五口之家月入只有一百元,而自己每日零用錢就超過一百元還不知足,既感受到農村孩子們艱難,也觸了靈魂深處,從而反思自己生活在香港優越的家庭,比起他們卻是天淵之別,但時而還不知足,而感到現在的我是多麼慚愧,日後要懂得自律,要珍惜現在的幸福,要學會知足常樂,將來也要像叔叔、阿姨那樣,去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大家都體會到此行得益甚豐,他們說:“對比農村孩子,他們雖然艱難,但又是那麼開心知足,我們在香港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和這麼富足的物質生活還不知足,深感有必要認真作反思,甚為有必要向他(她)們學習;雷穎儀、梁皓婷、鄧卓峰還說:要學媽媽那樣有善心、有愛心,將來長大後也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農村貧窮的人們;當大家看到湖溝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有一名患白血病的學生無錢求醫,便自覺發起捐款助醫,雖然各人只能拿出僅有一元、幾毛的零用錢,集合起來只有70元零三毛錢,卻震撼了十位同學的靈魂,認為這些小學生自小就有著可貴的愛心,真了不起,十分應向他們學習。一致表示“我明年還要回去看望他(她)們”凡此種種,其社會意義的深廣是無可估量的。
當“軒轅”河南考察團陳美棠團長宣佈分享會開始之時,與席者不下60人,人數增加了一倍,大家完全不為佳餚所吸引,而是為心靈的豐盛而踴躍參與分享。為人家長的善長們,不僅帶同子女出席分享會,還邀請了未參加此團的親戚、朋友也前來出席,加上李寶燕小姐與十名同學對話時,注重引導他(她)們不要只有“三分鐘的熱度”,從而看到善長們用心在推動慈善義舉,起到“薪火相傳”之號召作用,甚具戰略意義。
何敏堅榮譽會長發起“軒轅”赴河南考察團不僅注意到農村學校有解決硬件的需要,更重視軟件(精神上)的雙向昇華之促進。為此,她與正副團長陳美棠、鄧志明、梁淑芬等三人一起,默默地為具體活動內容安排而忙碌了三個月,他們對全局效果負起責任,其勤奮、用心的工作態度十分值得褒揚。正是這種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與眾善長同心協力行善舉,從而取得實際的正面效果,是符合邏輯的。第一次直接到農村參與慈善活動的譚澤均伉儷,親眼看到農村的狀況,又目睹自己的兒子隨團考察、做義工引起思想觀念的轉變而高興,其善念也同時升華,不僅參與為捐建胡溝小學自動捐資三萬元,並向羅主席表示還要自己單獨捐建一所學校。其行動得到善長們的歡迎和讚許!
(附:嵩縣閆莊鎮胡溝小學校朱智波09年7月8日的來信。)
![](../upload/editorfiles/2009.9.1_16.31.43_6926.jpg)
![](../upload/editorfiles/2009.9.1_16.31.54_9173.jpg)
![](../upload/editorfiles/2009.9.1_16.32.5_3486.jpg)
![](../upload/editorfiles/2009.9.1_16.32.17_6320.jpg)
![](../upload/editorfiles/2009.9.1_16.32.38_6869.jpg)
![](../upload/editorfiles/2009.9.1_16.32.49_1678.jpg)
![](../upload/editorfiles/2009.9.1_16.33.1_4430.jpg)
![](../upload/editorfiles/2009.9.1_16.33.11_2521.jpg)
|
|
|
![](../files/main_bg_0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