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君子"再結伴赴吉林省考察 |
|
|
|
|
|
|
07年6月28日至7月2日,正是盛夏之時,羅文春、林英明、趙崇坤、高爵明(以下簡稱"四君子")來到祖國東北吉林省考察。由於祖國的國土遼闊,同一個天空,但不是同一樣的氣候,正當吉林省遇到旱災之苦,我們前一次結伴到過的淮南,這時卻遭到不幸的水災。
當我們飛抵長春機場時,國僑辦的代表韓丹小姐、吉林省僑辦的陳楊處長和通化縣的牛副縣長等,前來迎接。他們的第一句話是:"歡迎、歡迎,您們帶來了陽光(當天是大晴天),昨天還下了透雨,久旱逢雨,尤如得甘露。是您們給我們帶來了兩件喜事,您們做善事,是貴人,是我們的福星。"我當然知道那是恭維話,我同時看得出那是善意的。明明是為得解除苦旱而向雲層發炮之後天空才降雨,他們為了讓客人心裏舒服,就把這些喜事都湊到我們的頭上來,乃屬對人講好話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代表人們有某種需要的心情之表述方法。主人講了一席中聽的話之後,賓主隨即上了車,急驅5個小時,於傍晚來到了通化市。翟憲枝副市長設宴款待。第二天清早,"四君子"奔赴通化縣的英戈布鎮中學和果松鎮中心小學,先後出席兩所學校均以楊娣命名的教學樓之落成典禮。此兩校教學樓是永遠榮譽會長陳錦添先生協助捐建的,以102歲的高壽媽媽名字命名,充分顯示陳先生孝心之舉。陳先生多次吩咐我說:"凡我捐建的學校,都以楊娣名字命名,因媽媽年事已高,「高堂健在,兒不遠行」,我捐建的學校竣工後,需要舉行落成儀式時,我能出席,就會去出席,我不能出席時,您和其他朋友代表我出席便可!"他的意念是多麼祟高,他的孝心是何等之深厚,本人甚為敬佩,其精神應褒揚於社會,以促進人們效仿之。這次陳先生未能出席教學樓落成典禮,由我代表出席。我們借此學校落成典禮的舉行,為引起社會的共鳴,這次儀式舉行得成功。
該兩所學校建設得很有規模,既宏偉、又美觀、質量亦很好,那顯然不是幾十萬元之作。某朋友見之有點疑惑,"似乎有錦上添花之嫌"。其實不然 ,當老師、同學有了明亮寬敞的教室之後而欣喜若狂的表現以及學生代表在典禮上致辭時那種情深意重的感激語言,就可反過來說明他們當時苦苦救助之狀況;又適逢在全縣作教育資源整合,重新佈局教學網點,使一些生源少的零散教學點要服從戰略佈局需要而歸併過來,政府和社會資源投入有意識地向此校傾斜,而香港善長們的捐助實際起到了促進作用,其規模必然會相對較大、也會高規格一些,如此向前發展之勢,必然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利,這也是我們孜孜以求的。
當天晚上,為需協助解難的學校考察作準備,我們回到了省會長春市。第三天和第四天上午,我們在國僑辦、省僑辦的官員們的引領下,考察了長嶺縣的兩所小學和通榆縣的兩所中學。在考察的過程,我不僅注重見"物",更注重見"人",即所見的四所學校中,各有其所難,並各有其所需,但需者之程度各有不同,林君、高君、趙君在考察中,都表現出從實際需要出發,精神崇高又具慈善為懷的境界。林英明醫生的認真態度好比其診治病人時那樣一絲不苟。他比較過四所學校的情況之後,選擇了最破爛,最有迫切需要的長嶺縣前進鄉南城子小學進行捐助,他說:"我是來幫助貧困學校解難的,所以選擇最有需要幫助的貧困學校,不是為了沽名釣譽。"他還在不同場合這樣強調:"那些需要錦上添花的地方,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去看……。"同時還提出"應按程序操作"的重要性。更顯得其處事認真、嚴謹,聽者贊同,並表示敬佩。高爵明榮譽會長與"群星"的朋友一道;同樣選擇了貧困狀況僅次於南城子小學的長嶺縣"雙榆樹學校"捐建,擬命名為"雙榆樹群星學校"。兩相輝映,異曲同工。
林醫生在遼闊的原野上隨車行進時,不放過可利用的時間學習普通話。他說:"學好普通話有利於同內地的朋友溝通和工作"。他不畏疲勞,逐字逐句詢問、請教老師(能者為師),如此好學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在匡貧興學考察之餘,本來應該好好地覽勝北國風光,借以更進一步瞭解"北國文化"。吉林省的主要特徵是"一山三水",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都發源於長白山。美麗富饒的長白山,向海保護區的珍禽丹頂鶴和吉林特產人參、鹿茸聞名中外,高句麗文化遺跡,朝鮮族民俗文化和滿族風情是吉林文化景觀中特色所在。然而,我們由於時間短、考察任務較重,未及到吉林省內各地細細觀光,只能在長春市參觀偽滿皇宮,進一步瞭解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史實,也進一步瞭解國家當代汽車業的發展進程。"四君子"此行考察是成功的。同時應記趙崇坤理事一功,他瞻前顧後的照顧同行者,他沒有任何中國建設銀行(亞洲)總裁的架子,其和藹可親的態度,使整個考察過程既緊張、嚴肅,又輕鬆、活潑、調節得當,雖然考察過程,體力消耗甚大有辛苦之感,但甚感有意思,得益非淺。
此行得到國僑辦國內司代表韓丹小姐,吉林省僑辦主任韓國玉先生,處長陳楊及各級政府、僑辦、教育局的妥善安排,熱情款待,他(她)犧牲了個人的雙休日,由始至終地陪同著我們,從而使考察行程和各項工作順利進行,藉此,我們衷心感謝各位同仁付出了辛勞!謝謝!
作者:羅文春 (軒轅教育基金會主席) 2007年7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