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老有所終——記陳尚信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捐建福利院 |
|
|
|
|
|
|
??? 當年我陪同陳尚信先生及其妻、女赴吉林省延邊市考察,僑務部門的同仁引領我們到一所老人院去考察。那裏住著一群朝鮮族裔的大娘大伯,都是鰥寡孤獨者,靠政府救濟供養;但這處地方既小又破舊,屋邊長滿了草,衛生條件欠佳,日常用品、設施十分簡陋,衣被單薄,食物不足,有營養的東西則更少,加上取暖設備不足,到了冬天,他們就更加顯得淒涼……。見此狀,陳兄掏出五位數的慰問金,叫女兒交到這些老人的手上,給他(她)們改善生活。然後,陳兄在我耳邊說:"我們就為這些老人做些事吧!"捐出6位數(人民幣)幫助重建老人院。地方政府積極配合,找了公路局廢棄的原辦公地,劃撥給老人院,然後合力將該處舊房改造、修建成適合長者享渡晚年的地方,就把這所老人院改名為"軒轅教育基金會陳尚強伉儷福利院"。福利院內植樹栽花,環境宜人,政府為福利院派了管理人員,那體弱的老人飲食起居比過去方便得多,冬天也不必挨凍,院長也很熱心幫助他們,組織身體較好的人們縫縫補補,在院內養家禽家畜,還在院外開懇耕地,種上了簡單的瓜、、蔬菜,力爭做到半自給;在節慶的日子裏,還讓他們載歌載舞,抒發感情。這樣做不僅有解決物質上需要的意義,更有讓這群老人在此生活不是消極地待終,而是讓其感到人生的全過程都應該是積極的、有尊嚴的、歡愉的……。我們這樣做,帶出了老有所終的方向,是甚有意義的,但願在實踐中加以發展,體現人生的美好。
陳兄的這項義舉表明了他把愛心傾注於弱勢的一群,表現他對人類生存的尊嚴受到尊重不只在財富多寡之分;少數族裔同胞在我國56個民族中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民族大團,人權平等,尊嚴得到應有尊重,才能實現共創和諧的國家,共創和諧社會。
作者:羅文春 (軒轅教育基金會主席) 2007年5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