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邀考察陝西省(1996年秋) |
![捐款方法](Images/way.jpg) |
|
|
|
![](../files/map/2300.gif) |
|
一九九六年秋天,國家民政部閻明复部長邀羅文春先生參加陝西考察活動。閻部長親自率團,當時的民政部司長吳忠則(現中國科技部副部長)以及一些處長隨行。這是一次甚有意義的活動。陝西是中國文明之始祖,那裡人文古蹟的保護單位居中國之首,文化底蘊十分厚重。此行既是考察中國經濟狀況與民政工作關係之必要,也是學習、認識祖國的好機會,同時亦可找到為祖國仍處於貧困農村獻愛心的對象。羅先生說:"此行獲益良多,更加堅定了後半生在人生道路上為「弘揚中華文化、發展教育、振興中華」奉獻愛心,為祖國富強、營造和諧社會,做些添磚加瓦的工作;衷心感謝閻明复部長為我引上「慈善為懷」之路。"
以下是在陝西各個時期之圖片說明: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閻明复部長(右5)、吳忠則司長(現為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左4)羅文春先生(右4)與陝西民政廳前廳長、處長以及假肢廠的廠長及工作人員合照,作為視察假肢廠的生產情況之後留念(圖1)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閻部長伉儷和羅文春先生等一行10人(其中有來自台灣的醫務工作者)到咸陽民辦醫院參觀,張朝堂教授以「土法操刀」無痛除去增生蓋骨。中國有些領導人及泰國皇帝也請張教授醫治過類似的病。在場諸位現場直擊張教授操刀後,甚感無法理解這項醫學奇蹟(圖2-4)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閻部長還同羅先生一道參觀了秦俑。之後,分頭考察。羅文春先生在陝西某縣的縣委書記、縣長及水利工程技術人員等的陪同下,到黃河邊視察當時出現的旱情(圖5)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縣委書記、縣長在現場向羅文春先生介紹情況(尤如指點江山);又打開治旱引水的計劃圖紙,商量其可行性程度,工作十分認真(圖6)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縣委書記、縣長陪同羅文春先生到現場視察在黃河邊抽水抗旱,解救大量受旱莊稼情況(圖7)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羅文春先生在陝西民政廳的處長陪同下到中國抗日聖地延安考察。延安,是當年抗日戰爭的根據地,為中華民族解除危難,建樹了豐功偉績。羅先生懷著崇敬的心情在延河邊上,背向延河橋和寶塔上留影。在畫面中,可以同時看到,幾十年過去,延安城依然很好、很窮,延河水也乾涸了,怎麼辦?......(圖8)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羅先生在延安大學校門前留影(延安大學過去叫抗日戰爭大學,簡稱"抗大"),她培養出多少抗戰的將領,又培養出多少中華兒女的英雄(圖9)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山區一排排的"窯洞房",現在仍是延安大學的學生宿舍;形式上大學生仍然是住窯洞,但內容已經很不一樣了(圖10)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羅先生在延安市張副市長(國家鑄幣局的領導之一,到延安掛職)陪同下,到農村考察;羅先生與市長和住在窯洞的一家農民在其家門口合照留念。這家三代同堂住的窯洞門口就是原山體挖出來的,何其簡陋!(圖11)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住在窯洞農民的家庭設置:一進門就是爐灶,灶旁邊就是炕(北方很冷,農民睡覺的床叫炕,炕裏有洞與灶連接,煮飯的熱氣就儲藏在坑裏作取暖使用)(圖12-14)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這是另一家農民住的窯洞,從門口可以看到是生活較好的一家;門口停了一輛手扶拖拉機用作運輸;居住的窯洞旁邊有另一個窯洞,那是用來圈羊的,白天放牧,晚上趕回洞裏(圖15,16)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在市長的陪同下,羅先生又到了窯洞學校考察,老師在上課;市長在學校窯洞辦公室留影(圖17,18)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這是窯洞學校用的水井(圖19) |
![2](/Files/frame03_camera(2).gif) |
陝西省民政廳的處長陪同羅文春先生參觀軒轅廟,祭祖,並在廟前留影(圖20) |
|
|
|
![](../files/main_bg_0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