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情濃郁慈善行(09年10月30日) |
|
|
|
|
|
|
應邀考察湖南省(09年10月30日)
2009年10月30日,羅文春主席和孔敏莊秘書長陪同譚澤均榮譽會長夫婦回湖南郴州市的永興縣老家作興教助學考察。他們當天早上5時30分起床,趕往香港邊境落馬洲過關,一行四人在深圳乘汽車朝北奔馳。由於錯估路程之時間,到達臨近粵湘交界的旅客服務區,此時已是香港下午茶時分,大家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只好快快吃碗麵條充飢就趕路,免得師生在校久等,放下碗就上車直奔永興縣譚家村考察學校。這是一所亟待解難的學校,譚先生見狀沉思,悲喜交感地對羅主席說:“就確定協助捐建此校好了......”
郴州市僑辦主任劉俊女士和永興縣官員們十分重視“軒轅”帶同譚澤均伉儷返鄉行善舉續鄉情,他們到縣界迎候“軒轅”考察團一行,還在下榻賓館設晚宴為考察團一行“洗塵”,表示熱烈歡迎。圓宴時已是夜晚10時許,此時大家已經疲累了,但誰都不言累,這是愛心善舉精神激勵的效果......。
譚澤均先生之父輩、爺爺輩均為解放後五、六十年代來到香港的,而譚先生本人出生於香港,在香港受教育,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前期替別人打工,後來自己創業當老闆,整個過程,是十分艱辛的;事業有成之際,他帶著妻兒參加軒轅教育基金會赴豫作興教助學考察,從而得到啟發,為實現父親之遺願:“幫助家鄉做點事”。夫婦商量決定協助家鄉捐建一所學校而引起此次的考察活動。但是,譚澤均伉儷對祖家農村的情況幾乎完全不了解,也不認識眾多的鄉親,他們回到村裏時,找到父親和祖父生活過的舊房子,姑母和堂叔、伯、堂兄弟等也從未見過,此次在村裏相見,只能憑父親留在香港家裏的相片在印象中猜測辨認。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當地方官員帶領考察團一行到柏林鎮參觀銀樓(整個建築物用白銀建造),當地官員介紹說:“柏林鎮生產白銀的產量佔全國白銀生產總量將近一半,因此國家授予該鎮為銀都。”沒有銀礦的銀都,說來有段故事。譚先生第一次聽到這個訊息,心情格外激動和自豪。這時他就複述父親和爺爺從前講的故事:“過去爺爺和其他鄉親到東南亞謀生,在國外學到了用金屬廢料提煉白銀的方法帶回家鄉,那是一門利潤豐厚的生意,從而逐步發展成一個行業”;譚先生感慨地說:“原來爺爺為柏林銀都立下功勞,使柏林成為銀都的發源地”。譚澤均先生還衷情地說:“這次回鄉做善事真有預想不到的收穫,鄉情、舊事、善事結合在一起,有著特別的意義,我們感謝羅先生和軒轅教育基金會令我做了一件如此有意義的事,增加了自己人生的閱歷。”
圖釋:
軒轅教育基金會赴湘考察團
隨團記者:赤子
09年11月20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