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蘭剛先生赴衡陽縣長安鄉檢查正在施工的廟山小學(2010年5月14日) |
 |
|
|
|
 |
|
應邀考察湖南省(2010年5月14日)
2010年5月14日,本人與軒轅教育基金會榮譽會長李蘭剛先生結伴赴湖南衡陽縣長安鄉訪問,在衡陽市僑辦主任、科長和衡陽縣僑辦楊臣梅主任及教育局的領導陪同下,檢查由李先生協助易地重建正在施工的廟山小學。該校將命名為王素貞紀念學校。
長安鄉地處山區,以農耕為主,經濟發展滯後,校舍破爛不堪,已成危房,通村公路,堵住學校門前,來往車輛就從校門經過,學生上學、放學,下課活動都甚不安全,需要易地重建。由於建校經費缺額較大,李蘭剛榮譽會長慷慨解囊,毅然捐資協助重建。李先生從外省來到深圳,時值中國改革開放,“讓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其中一員,他不僅在湖南衡陽作慈善捐校,早在3年前,已在四川蓬安縣捐建了第一所學校,受助的兩個農村都與李先生無親無故,他不求回報行善舉,品格高尚,難能可貴啊!李先生實踐了鄧小平的名言“先富者幫後富”(有困難)之人,不僅有愛心,還有孝心,為紀念祖母而捐校,也響應改革開放的號召,是愛國行為,是當代先富起來一族的表表者,智者,帶頭人,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李先生處事認真,從這次建校工程中途檢查過程可以看到:“易地重建該校應留下實跡,讓後來者留下記憶”;“建校是百年大計之事,一點也不能馬虎。”父輩是土木建築師的李蘭剛,對工程質量自然就有擔待的要求,既看三層建設的框架結構的鋼筋水泥是否符合標準,圖紙設計是否規範,也看周圍環境是否有潛藏的隱患,他十分關注教學樓後山微微可見的山凹處,”水流改道工程要十分認真處理,並要有科學依據”。李先生這樣對施工人員和在場的陪同檢查領導人說。
以下圖釋:
軒轅教育基金會
羅文春撰稿
2010年5月18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