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貴州省考察、匡貧興學的系列故事--序 |
|
|
|
|
|
|
我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愛國華僑,他是一位體力勞動者,雖然幾代人僑居國外,但他總是懷念自己故鄉。小時候他對我說:“唐山(指故鄉、祖國)很窮,到你長大了,有本事的時候,為她做點事吧!”幼小的心靈,記著了爸爸的說話,把其教誨一直都放在心上……。
我大約在十二、三年前,認識了閻明复部長(當時是國家民政部長),他給予我很多教誨,獲益良多;1996年初,閻部長邀我“到貴州去看看”。我答應了,於是在同年春天,我隨著國家民政部的貴州考察團到貴州考察。部長親自率團,陣容可觀,除隨身秘書外,還有三名司長、多名處長以及煤炭部、冶金部、水利部等部門的主任級工程師陪同,另外還有幾名記者隨團採訪,十幾人浩浩蕩蕩飛抵 貴陽機場。貴州省政府十分重視,主管副省長親臨機場接機,省長設宴接風,副省長張玉芹女士作全程部同,警車開道不在話下,省以下各級政府官員也都配合行動。考察內容以扶貧問題為主線,旁及經濟、文化、教育和人文景觀(與旅遊資源開發有關)各個方面,內容十分豐富。
貴州省簡稱黔,居住著眾多的少數民族,除漢族以外,還有苗族、布依族、仡佬族、侗族、水族、彝族、瑤族等49個少數民族。省會貴陽被譽為“中國第二春城”,歷史悠久。貴州與雲南共處雲貴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是中國著名的高原,全省山區面積佔97%,73%為碳酸鹽岩(俗稱卡斯特地貌),交通設施較差,從而導致經濟發展較慢。歷史上有彥語形容貴州為“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即十分貧瘠之地,尤其是“麻山區”,我們親眼目睹山區苗寨貧困的情形,凡有點同情心的人,見狀都會感到十分驚訝,而我自己卻忍不住淚流滿臉,說不出話來,又想起小時候爸爸對我說的話……從此開始了“為唐山做點事”──走上了為祖國貧苦農村匡貧興學的路,以致往後赴貴州達49次,同時在全國大部分的省份也開展這項工作(註:將會陸續分別 把各省相關此項工作的資料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事實總是兩面的,群山遍佈的是貴州,那裏溶岩地貌裸露,河谷深切,山清水秀,又有江山如此嬌艷的特點,從大都市來的人們的眼中會有處處都是“風景這邊獨好”的感覺;同時,由於此地有著特殊的地理環境,也就成為政治、軍事演義的平台,必然就會產生出許許多多的感人的故事。
當我們的車隊向安順地區進發的過程中,沿途的景和物,給我的印象既陌生又奇特,離開貴陽市不夠一柱香的時間,看到公路兩旁的群山,有的是連綿的山脈,有的是一座一座孤山,孤山林立,岩石裸露,甚少見樹,即使有樹也不成林,尤如國畫大師的傑作。車上的北京人說話了:“啊!這些山是多麼的美,如果能將幾座這樣的孤山搬到北京的甚麼地方擺,不知可吸引多少名士來欣賞它喲”;此時恰是清明時節,微風伴著細雨,從遠處瞭望去,山坳間黃澄澄的油菜 花,加上雲霧輕紗般的飄過,真如步入仙境,車上的人們更是讚嘆不絕……!車行兩個多小時,沿途不少路段坑坑洼洼,好不容易才到達了安順市(以下是本人在貴州扶貧考察的圖片加註釋,敬請看官點擊以下項目,便可進一步瞭解貴州省若干情況。隨後,我將會再在“其人其事”欄目中專題敘說在貴州發生的種種故事)。
貴州省扶貧考察的圖片加註釋:(以下項目也可在貴州省“扶貧考察”目錄內點撃)
一、 安順之麻山區考察活動
二、 研究改變貧困地區的對策
三、 為幫助麻山區的苗族和布依族同胞易地搬遷而努力
四、 貴州麻山區移民開發工程
五、 扶貧先扶智、致力發展教育
六、 參觀名勝、觀賞河山、全面認識祖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