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叫我羅主席,有人叫我甚麼的,多種尊稱,以表敬重,但是我更喜歡你們叫我PETER,因為我想成為你們的朋友,來,你們叫叫看好嗎?”
“P-E-T-E-R” ,孩子們很開心地叫道。
他們當然很開心,正是這位善長,不但自己前后跑來很多次,考察、選址、簽合同、定方案、監督工程保質保量、直到新學校的落成,還影響着身邊更多的海外華僑、國內的善長人士來關愛山區、災區的孩子們!有了牢固的新校舍,孩子們從此不用再擔心地震被埋,泥石流被卷,大雨被淋,大雪壓頂,他(她)們從此有了一個安全溫暖的地方,可以開心、快樂地學習和生活,這一切,都拜托這位善長所賜,他的名字羅文春,是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的主席。
羅主席是新加坡第五代華僑,14歲考上大學,在國外經常看到中國人、華僑、華人受欺侮,他就想:中國人怎樣才能不受人欺侮?只有自己強大,才能不被人看低。教育興邦、科教興國是中國走向繁榮昌盛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正確的戰略選擇。“我要在有生之年,為祖國教育事業多做點事。”正是這個信念,促使他在18年前就開展慈善公益事業, 先後在香港創建了兩個民間慈善公益組織, 於2001年創建了軒轅教育基金會,以“弘揚中華文化、發展教育、振興中華”為宗旨,團結動員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以及大陸同胞共同在內地開展扶貧助學。
我們IN作為廣州願景中心的學員,有幸能投入到這樣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業中,也要感謝羅主席。從他帶人來考察學校、我們籌款到10月學校落成,只用了短短5個月的時間,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在冬天來臨之前有一個溫暖的課室,這需要多么大的承諾和責任,多么大的使命和愛。以前我們之中很多人光是想,沒有行動,總是瞻前顧后、怕這怕那的,有了這位善長,令我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搭起了一座為振興中華而奮鬥的橋樑,只要大家團結起來, 共同奮鬥,從我做起,就會形成燎原之勢,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有希望繁榮昌盛。
10月23日到25日,我們有幸跟羅主席以及曾京團長同行,三日中見證了三所援建學校的落成,并考察了兩所被定位D級危房的學校,他平易近人、風趣、認真、負責任,他走到孩子中間,同孩子們打成一片,跟他們聊天,讓他們知道他們并不孤單,有很多人在關心他們、支持他們,孩子們當即表示一定會好好學習,報效祖國;在商磋待重建的學校時,他看到申請的文書中有些許不切實際的要求,馬上提出來,酌請當事人重新核實、修正,他說:這些善長并不是大實業家,但他們能盡其所能,匯集力量,關愛祖國的教育事業,努力為國內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提供支持和幫助,這些錢來得都很不容易,所以我要確保每一分每一毫都花到實處,不浪費、不奢華,實事求是做好每一件工程。
為了協助貴州扶貧助學和援建扶貧項目,處理項目過程中的問題,他總共飛往貴州49次,為捍衛捐贈人的立場,他不愄艱險,直至把問題解決方休。 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祖國富強。這些年來,經他手促成的農村中、小學及衛生院已超過300個項目,另有一大批軟件建設的項目。別人說他很偉大,他說:“我不敢當,但是我真的沒偷懶。”面對這樣的一位做了18年全職義工的善長,我們肅然起敬。他的父母親記不清楚他的生辰,他也不願意去追究,他甚至願意忘記自己的年齡,只知道有事情,能做就去做,做就要做好。這樣的一位善長,正在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動詮釋着什么叫大愛無疆!
感謝有你---PETER,你用自己的生命點亮災區、山區孩子的未來;
感謝有你---PETER, 你影響、帶領我們也參與進來,讓我們知道自己也可以這樣活着;
感謝有你---PETER,你影響我們、影響更多的人投入到振興民族、弘揚中華文化的事業中來,只要相信,就會擁有!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富強!
再次替災區、山區的孩子們感謝您!
![](../upload/editorfiles/2010.11.18_15.52.14_1277.JPG)
![](../upload/editorfiles/2010.11.18_16.37.10_4552.JPG)
![](../upload/editorfiles/2010.11.18_16.37.27_9562.JPG)
![](../upload/editorfiles/2010.11.18_15.53.47_5327.JPG)
![](../upload/editorfiles/2010.11.18_15.55.52_8233.JPG)
“軒轅”扶貧考察團團友:彭楓
2010年11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