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教育基金會
首 頁 | 捐 款 | 網站地圖 | 網上留言 | | | ENG
  首頁>新聞中心>傳媒報導
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捐助石河子大學貧困生(08/01/14)
軒轅教育基金舉辦慈善晚會(08/04/02)
97[8][9][10][11][12][13]
 
本會訊息
傳媒報導
會慶賀信
我們的足跡
扶貧考察
文化交流
  傳媒報導
   
 
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的湘潭情緣(07/02/15)

新聞來源:湘潭日報 作者:王群歡 劉衛東 李豪 日期:2007-2-15

  最近,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主席羅文春教授和永遠名譽會長陳尚信先生來到湘潭縣茶恩寺鎮上封村實地察看基金會捐資修建的村道,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烈歡迎。上封村是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的村落,因為貧窮,許多男子過了而立之年還娶不到老婆。現在,在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的資助下,村道修好了,人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當香港客人離開時,自發前來送行的村民把新修的村道擠個水泄不通,鄉親們提著板栗、辣椒、花生、紅薯等土產,爭先恐後地送到羅教授與陳先生的車裏,用這種最樸實的方式表達到香港客人的感激與依依惜別的情感。羅文春教授的心被眼前的情景牽動了,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明白,香港軒轅基金會已經與湘潭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發展教育,振興中華”,這是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的理念與宗旨。2001年2月28日,羅文春、廖潔明、徐雅民、馬豪輝及孔敏荘等愛國人士在香港註冊創立了該基金會,致力於扶貧助學,弘揚中華文化。談起為什麼要給基金會起名為軒轅時,羅文春先生顯得十分激動:“起名叫軒轅是因為軒轅黃帝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肇造者,是華夏炎黃子孫共同的祖先。老祖宗軒轅黃帝的包容量很大,能激起華人的愛國情懷,只要他承認自己是炎黃子孫,就可以和我們一起來做推動中華振興的工作。”正是這種認祖的情結,把許多海內外的愛國仁人志士集聚在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的周圍,他們慷慨解囊,一起不遺餘力做著共同的事業——振興祖國。據不完全統計,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在全國20個省市做了慈善事業,共捐資4000多萬元在各省的貧困農村建學校120多所,助學獎學獎教近3000名學生,直接受益者26000多人次。

  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最早與湘潭結緣早在2003年。當年,正值毛澤東同志誕辰110周年,國僑辦組織華僑赴湖南考察。懷著對偉人毛澤東的崇敬,羅文春教授隨團到韶山參觀,還習慣性地考察了一些條件艱苦的農村學校。湘潭不僅是一代宗師、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的故鄉,也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故鄉,隨著對湘潭的深入瞭解,羅文春教授被湘潭這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深深地吸引了,他對在湘潭捐資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這樣,香港軒轅基金會便與湘潭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3年12月,湘潭市外僑辦的同志通過調查摸底,向羅文春教授推薦了四個學校:湘潭縣八中、齊白石中學、九華中學、射埠中學,這些學校的條件很艱苦,校舍破敗不堪,急需改造。“一定要努力爭取到香港軒轅基金會的支持改造學校,力保一所,爭取兩所”,這是當時市外僑辦主任王惠亞給自己定的目標。不久,羅文春教授偕同陳尚信先生從香港飛到湘潭,在外僑辦的同志的陪同下,他們馬不停蹄地考察這四所學校,當看到孩子們三五成群席地而座在沒有餐桌的學校食堂吃中飯時,羅文春教授與陳尚信先生內心裏感慨萬千,他們當場拍板要出資改造其中的兩所學校。回到香港以後,羅文春教授又打電話給王惠亞說,另外兩所也要一齊改造。說幹就幹,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當即捐資130多萬元,在湘潭大張旗鼓地修建教學樓,2004年11月,四所學校全部竣工。這些學校的孩子們從此告別了危樓,搬進寬敞明亮的新教室,學習的勁頭更足了。由於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與社會各界的慷慨解囊,這些學校的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教學品質逐年提高,在當地成為知名度較高的學校。齊白石中學的王校長告訴記者,在湘潭縣教育局組織的對全縣70多所中小學每年一度的教學評估中,齊白石中學從原來的第30多名,躍至現在的第15名,平均每年上升5—6個名次。在農村中學生源普遍不足的情況下,齊白石中學的學生人數逐年攀升,甚至吸引了附近鄉鎮的學生前來就讀,每年增加學生300人左右。

  “其實,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的捐助是有條件,”羅文春教授說,“那就是要看這個地方的人需不需要幫,值不值得幫。”“我們不是救世主,無論是捐資建校,還是資助個人,我們追求的都是互動。比如說,修建學校,一般是我們出一部分資金,當地政府出一部分資金,當地老百姓與先富起來的人們出一部分資金,人人都得出力、都得參與。”羅文春教授一板一眼地跟記者說:“貧困地區不僅僅需要資金上的扶貧,還需要思想上的扶貧,我們一直在努力地開啟一種思維:那就是大家動手,一起來做,一起來發展教育,改變偏遠農村貧窮落後的面貌。”4年來,羅文春教授與他的香港軒轅基金會一直在非常努力地做著這種啟迪式的工作,那就是希望喚醒大陸先富起來的人們回報祖國,加入到扶貧幫困、支持教育發展、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來。

  “湘潭這個地方人的精神面貌很好,大家積極向上,學習、工作都很努力,這是香港軒轅基金會在這裏捐助一發而不可收拾的主要原因之一。”羅文春教授說,“特別是湘潭市外僑辦的同志,工作拼命務實,每次我們來,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工作日,他們都不辭勞苦地陪著我們到鄉下去考察。當地政府與老百姓改變現狀、發展教育的積極性也很高,往往是一呼百應,只要我們投入一部分資金,50萬元的學校、60萬元的學校、100萬元的學校就這樣建起來……從2003年至今,3年時間,我們一口氣在湘潭五個縣(市)區改造了12所學校。”

  學校建起來,並不意味著捐助活動就結束了,助學獎學獎教是香港軒轅基金會繼續扶持貧困學校師生、改變貧困學子命運的另一重要方式。其中,僅陳尚信老先生一人每年就要提供6萬元用於資助貧困學生,獎勵優秀學生與優秀教師。一談起陳尚信爺爺,貧困學生胡雙總是感慨萬千,她說,陳尚信爺爺很令人感動,他家裏並不十分富有,卻總是省吃儉用資助我們。胡雙是湘潭縣白石鄉白石鋪人,她3歲多時在車禍中軋斷了一條腿。2004年,當她在白石中學就讀時,碰上了前來考察學校的陳尚信爺爺,並與陳爺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陳爺爺一直在資助與鼓勵她,不僅幫助她交學費,而且資助她安裝了義肢。在陳爺爺的鼓勵下,胡雙更加堅強,樂觀向上,學習十分努力。中學畢業以後,她到湘潭市職工紡織大學讀大專。最近,她還參加了全省殘疾人運動會上,取得了鉛球銀牌、標槍第五名的好成績。胡雙說,是陳尚信爺爺改變了她的命運,她的人生因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而燦爛。

  湘潭大學材料與光電物理學院2003級微電子學專業一班的劉張李是個身世淒苦的貧困大學生。他出生前50天父親就去世了,體弱多病的母親李氏帶著他嫁給了貧困山區一位姓張的農民。他考上大學那年,從繼父手中只拿了200元的生活費就含淚出門。為了求學與生存,他在食堂打零工收拾餐盤,暑假不回家,同時兼三份家教。今年開學之初,他有幸得到了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3000元的資助。最近,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永遠榮譽會長陳尚信先生來到湘潭,又給這個自立自強的寒門學子1000元的紅包,鼓勵他好好學習,成材報國。劉張李在給市僑辦王惠亞與陳尚信先生的信中說:“在這個關鍵時期,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的資助無疑是雪中送炭,它堅定了我考研的決心,我將放開翅膀去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的努力下,香港、湘潭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2005年11月,在陳尚信先生的全額資助下,湘潭縣八中、齊白石中學的30名優秀學生由市僑辦主任王惠亞帶隊組團赴香港一些中學進行交流。這些農村孩子不僅在香港大開了眼界,第一次吃上了鮑魚魚翅,同時也展示了他們的藝術才華,為偉人故里增添了光彩。今年5月,香港軒轅基金會組織湘潭大學法學院的20名研究生赴港高等法院、政法部門進行交流。7月,香港軒轅基金會又組織在英、法、美等各國留學的13名香港籍大學生來潭,對受該基金會捐助的11所學校的41名老師進行英語口語培訓。羅文春教授說,兩地的文化交流,為的是促進香港與祖國的感情,增進相互的瞭解,讓香港早日更好地融入到祖國大家庭中來。

  其實,不只是捐資建校、助學獎學獎教與文化交流,香港軒轅基金會還在湘潭修村道、建衛生院,支持新農村建設,合作與交流的領域不斷拓寬。據不完全統計,從2003年至今,香港軒轅基金會在湘潭捐資建校、助學獎學獎教、修村道、建衛生院,捐資數額達300多萬元。

• 寄給朋友
×
  寄給朋友 寄給朋友   列印本頁 列印本頁
首 頁 | 捐 款 | 關於本會 | 新聞中心 | 捐建學校 | 慈善捐贈 | 特別鳴謝 | 真情分享 | 聯絡我們 | 匡貧興學一覽 | 最新上載 | | | ENG 至頁頂
© Copyright 2001->2024 XuanYuan Hong Kong | 《個人資料收集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