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邀考察河南省(2006年4月) |
|
|
|
|
|
|
轩辕教育基金会于06年4月中旬组团赴豫(河南省)作匡贫兴学考察,在陈丽冰、吴慕贤两位团长和罗文春主席(随团顾问)的带领下,全体团员都认真考察了洛阳市嵩县花庄小学和开封市通许县的历大楼小学及三王小学,对祖国那些贫穷农村有了较多了解。考察之后,由林英明医生、陈庭杰先生各认捐了一所学校,另外一所则由“六朵金花” 吴慕贤、蔡玉如、方洁然、郑淑文、陈丽冰、吴淑卿合捐了。
|
考察团第一站赴洛阳市的花庄村考察。当大家一行来到花庄村,村里的主妇们抱着孩子像迎接亲人般注目欢迎考察团各位,吴团长上前与她们合照留影(如图1) |
|
因花庄村山路太狭,汽车进不了村,团员们手提赠予小学生的礼品,一步一步地上坡,走向花庄村(如图2) |
|
当团员们路经花庄村时,适逢村民们在用午餐,大家就自动住腿,在村里与村民们聊家常。吴团长目睹这一家有老、有少,三人坐在石板旁吃午餐,吃的是一碗玉米粉烧的糊糊和一碗咸野菜;再看看那破旧的坭墙屋,看到此情此景,心有说不出心酸味,便同她们合照留念(如图3) |
|
吴团长随后察看其屋内,走进破烂不堪的“内院”(如图4) |
|
吴团长到了这一家的厨房,看到摆在锅面放着的玉米么么,那是冷的,硬硬的(如图5),从而看到花庄村村民贫穷的生活状况 |
|
我们的年青的团员们也十分好奇地感受此情此景,自动到破屋旁留影、与端着玉米糊糊的农家妇女儿童合照,她们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如图6, 7) |
|
团员们来到了花庄小学,她们看望孩子们在用心上课,方洁然、吴团长去到学生当中合照留念(如图8, 9) |
|
团员们向课堂上的学生分发了礼品,有吃的、有用的,他们见了到访的客人,礼貌地招手致谢(如图10)! |
|
到了中午,大家肚子也饿了,就在花庄小学的漏雨教室用餐,吃的是农家食物,有番薯、芋头、花生、烙饼、鸡蛋,土豆烧牛肉,还有不少的豆、青菜、咸菜等,农民把最好的食物都拿了出来招待远方来的客人啊! 陈团长与团员一道,即使感到不可口,也十分深情地品尝着这些乡村食物(如图11) |
|
林医生,带着妻儿来到北方农村体验农民的生活,他们以无限的爱来感受祖国农村的另一面,其品格何其高尚(如图12)! |
|
善长郑淑文也带着女儿来,她期盼女儿成凤--成为对祖国有抱负,有承担,有作为的年青一代(如图13) |
|
善长文氏夫妇带着三朵金花齐来考察,体验生活,有的留学英国回来,此情此景,体现了爱国的情怀令人十分感动(如图14) |
|
Beley和TK导师带着仅有8岁的孩子与朋友们一道,到艰苦环境来陶冶自身,向真、善、美的境界进发,表现了爱心与亲和人格(如图15) |
|
女团员们齐心到破旧的课室来坐,以示“我们也来「上得」,我们不会忘记您们仍然处在艰苦的岁月中”(如图16)…… |
|
河南慈善考察团的“六朵金花” 吴慕贤、蔡玉如、方洁然、郑淑文、陈丽冰、吴淑卿(如图17,左起罗文春、蔡玉如、陈丽冰、方洁然、郑淑文、吴淑卿、蔡怡如)在教室中合照,以示:“我们六人来帮忙,协助花庄村捐建花庄爱心小学” |
|
全体考察团成员与当地官员和学校老师合照留念(如图18) |
|
结束了13朝古都洛阳的考察,准备赴9朝古都开封考察,团员们怀着对孩子们的爱,由洛阳市侨办副主任罗雅琴陪同下到商场为孩子们选购礼品,又是大包小包,一袋一袋的, 看! 她们多么开心!(如图19) |
|
途经嵩山少林寺,团友们顺道观光,领略少林武功的神奇,之后在大门前合照留念(如图20) |
|
考察的最后一站是三王村。这一段路程不短,且道路崎岖不平难走,走到三王小学之后,夜幕已降临,已经无法看清楚该校的面目了。怎么办因该校无钱装电灯,只好四出找手电筒照明,然后一幢一幢破烂的教室去查看,这时,虽然又累又渴,精疲力歇,人们仍然斗志昂扬坚持细心察看那破烂不堪的校舍,然后校长和教育局长介绍情况,人们是何其认真,尤其是林医生多么认真地边听情况介绍,又看文件(如图23)。最后是林医生认捐了这所学校,并将命名为林英明伉俪三王中心小学 |
|
时值洛阳牡丹花节和开封的菊花盛会,大家考察农村小学之余,大家还兴致勃勃地观光了美丽壮观的洛阳牡丹和开封的菊花盛会,同时也参观了少林寺和清明上河图,对自己的文明古国有了新的感受,过程中还不时合照留念。(图26, 27, 28, 2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