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的英语口语交流培训班——记06年暑假在湘潭市举办中学英语老师培训活动 |
|
|
|
|
|
|
几年来,轩辕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轩辕”)牵头在湘潭市捐建的学校已有14所,其中13所是中学。据市侨办王惠亚和王国强二位主任的反映,“农村学校的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有改善提高的必要”。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大课题。然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总是以量变到质变进程实现,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做自已可以做的事情,促其加速发展、变化。我们应该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可先从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开始,於是决定在2006年暑假期间,以“轩辕”、湘潭市侨办和湘潭市教育基金会联合举行“英语口语交流培训班”,把“轩辕”牵头捐建的中学英语老师集中於英语口语交流培训班培训一周,倘若实践证明有效,可以逐步扩展。这些学校的老师集合起来已近40名之众,难得能使同一个专业的老师欢聚一堂,顾名思义 “交流培训”,既是培训,也为交流,这一活动形成人人都不是被动的,不感到压抑,心情就舒畅了。
培训需有老师,原有的中学老师位置已变,都成了学生,那么,甚么样的人当老师最适合?我们请了香港执业培训师黄子光先生担任导师,(义务工作)他还带同妻儿齐上阵,再把自小就放洋美国、英国、新加坡,现在富有爱心的的大学生、中学生共9名组织起来,利用暑假,担任英语交流培训班的小老师,在导师的安排指挥下开展对农村中学英语老师的培训,这些小老师年仅17至20岁,这样的阵容,起初有人信心不大,觉得“那是一群娃娃兵,只像是我们班上的学生,现在倒过来教我们?能行吗?”然而,不管人们怎么说,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对自己的决定有信心;小老师年纪虽小,但她(他)们自小就在说英语的环境成长,英语会话是一流的,地道的。我们的农村中学英语老师虽然在教学上有经验,但英语都是在内地学来的,加上没有语言环境,就成了弱项。本著“能者为师”的规律处事,黄子光导师带著“娃娃兵”上阵,经过精心策划、安排和具体指挥,一次生动活泼,有深度,易上手的英语口语培训交流就开展起来了。他们在教学方法上完全跳出国内教英语的那种模式,而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堂上与堂下相结合,讲述与游戏相结合,听老师上课与分组讨论结合”,这样“四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培训,中学英语老师们马上感受到其优点,学习热情就高涨起来,大家十分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实践,你追我赶,学习气氛甚浓,心情十分愉快,出现了严肃、紧张、活泼的局面。实践效果证明,此教学方法既可行又有效。
参加交流培训的老师们在结业时说:「轩辕」组织的老师团是十分优秀的,她(他)们以地道、流利的口语教我们说英语,让我们耳目一新,敲醒了我们的脑袋,开阔了视野,对将来的教学十分有用“;也有的说:“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英语的兴趣,又能帮助提高记忆,得益非浅,我们可以用到自己教学中来”;还有些老师说:“我们希望每年或两年举办一次类似的培训班,必将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的教学质素”。他们所谈感受不像是恭维话,而是言之有物。这些话语却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兴教助学的行动中,既要积极推动危房改造,解决硬件上的问题,同时亦需同当地政府,教育战线上的同寅,共同努力去解决一些软件上的问题。大家齐动手,必能获得良好的建树!
籍此,我们衷心感谢为培训班作出贡献的黄子光先生及其夫人陈丽冰女士和所有参与该培训班的小老师们。(小老师名单,排名不分先后:萧正希、萧巧彤、梁颖芝、陈旭筠、余天蔚、余洪安、刘佳峰、郭芊钰、文樱蓉)。
作者:罗文春 (轩辕教育基金会主席) 2007年5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