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巴彦淖尔之行(二)——认识母亲河、抗日烈士碑、将军府的意义 |
|
|
|
|
|
|
在考察农村需协助解难的学校后,我们还抽出时间考察观光边陲历史和现代的人文状况,作为学习新事物的必备课题,以求更务实地做好我们的慈善事业。
参观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有感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和临河区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科长们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了磴口县。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是座落在磴口县巴彦高勒镇东南2公里处,那是黄河唯一以灌溉为主的一首制大型引水平闸工程,堪称“万里黄河第一闸”,同时兼有交通、发电、旅游等多项功能。工程始建於1959年,竣工於1961年。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河套灌区自古以来无埧自流、多口引水无法制害的历史,从而是使灌区的900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有了保障,历史性地把黄河水灾害变成了宝贵的水利资源,从此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塞上粮仓”。同时其综合用途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伟岸的建筑将奔腾的黄河拦腰斩断,一桥飞架东西,“天险变通途”。闸下河水翻腾咆哮,堤上却杨柳轻拂;闸上铁路大桥气贯长虹,闸下高速公路大桥如黄龙波;闸右鄂尔多斯高原云蒸霞蔚,闸左水利发电站气势雄浑,蔚为壮观。由於当地人过於强调河套平原得益於黄河水利工程,竟把母亲河贬为“黄河百害”以衬托“唯富一套”。试想,千百年来她哺育著世世代代亿万黄帝子孙,怎能将她贬为“百害子孙”?然而,我们应把“天下黄河第一闸”的精神推而广之,反覆勘察,找出治理黄河之科学手段,相信,总有一天黄帝子孙会将母亲河逐步整治成百利之黄河,把母亲装点得更加美丽。
建设五原抗日烈士纪念碑之意义
我们前往抗日烈士纪念碑,缅怀当年的抗日英雄,从而理解到县政府十分明智,以纪念为抗日战争牺牲的英雄而建造抗日纪念碑。
1940年傅作文将军,率领成千上万将士纤灭了日本占领军,震悍了全世界,打破“日军不可战胜”之神话,大振中华将士抗日士气。现作为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主意教育基地乃是十分有必要的。
近年来,日本极左势力,仍然不吸取历史教训,矢意歪曲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史实,说明这些好战份子仍然野心勃勃,窥机再度侵略别国。我们在每一所捐建的学校落成典礼上都不厌其烦地强调:“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更好地为自己,为家乡,为国家创造财富,民富国强,才能抵御外敌入侵”,就为这个缘故。
参观绥远将军府所意会到的事
考察团一行,在内蒙自治区侨办郭建军处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呼和浩特城内的绥远将军府―—即绥远将军衙署。清朝干隆二年(公元1737年),清王朝为巩固西北强边陲的稳定,在今呼和浩特新城兴建驻防城一座,干隆皇帝亲赐名“绥远城”,并派得力将军驻守,官封武将一品(相当於现在的一军区司令)。将军衙署即为绥远城将军之府邸,有房屋132间,占地16,355平方米。她是我国现存同类衙署中保存规模最大,现状最好的武官衙署。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稳定政局,清皇朝是非常重视边陲之各个方向工作的优化状态的。然而,我们现代人怎能示弱?我们在匡贫兴学的过程中,从来都十分注重边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因为那里的经济较为滞后,农牧民相对较穷,不设法解决其难,就会成为不稳定因素。为此,我们多关注这方面的情况,为之多做些添砖加瓦的工作。
作者:罗文春 (轩辕教育基金会主席) 2007年8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