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出现先富帮后富——深圳先富起来的黄寿涛先生在四川捐建学校 |
|
|
|
|
|
|
“在深圳,有一位年青人叫黄寿涛,他打听到香港有一家慈善机构名叫轩辕教育基金会,其领导人为协助贫困地区匡贫兴学,十二年如一日地在祖国大江南北不停地奔波,诚信可嘉,受到社会好评。要求与他见面”。一位姓张的热心朋友这样对我说。
后来,在张姓朋友的安排下,我和黄先生於06年12月间在深圳相见,恳谈了约两个小时。我先把基金会的宗旨、任务作了说明,并告诉他具体的运作方式。黄先生表示认同。他接著说:“我是穷孩子出身,因家境贫寒,读了高中就从粤北山区来到深圳,在一间电子厂打工。我边干边学,条件具备时,我就自己当老板。至今已经赚了不少钱,为家中的每个人都买了房子,并安排了工作,但我不能娇惯他们,要让他们自己在社会中拚搏成长。我受惠於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现在富起来了,应抽出一部分资金,帮助仍然贫穷的农村建设学校,以求为国家发展教育出点力”。他继续说:“我不敢相信某些地方干部做事,决定委托你和“轩辕”帮助我找个有需要捐建学校的地方,然后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看了我提供的资料后又对我说:”请你把“轩辕”的银行账号告诉我,三天之内我就可以把捐建学校的款汇达该银行的账号上。
过了几天,我陪同黄先生到四川省仪陇县石佛乡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考察。我们走进六年级教室一看,足有108名学生挤在一起上课,许多桌椅板凳都是破烂的;还看到初中二年级的教室坐了88名学生,却有28位同学的板凳只有两只脚或三只脚,那些学生实际上是半立半蹲地在上课。黄先生当即表示:“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比我们的家乡还要贫穷啊!就在这里帮助他们建一幢教学楼吧!”
祖国内地的同胞,上下一条心遵照邓小平先生设计的改革开放路线阔步前进。经过28年的实践,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十分可喜的情景;邓小平先生还倡导“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而帮助还有困难的人们,也使他们以后能富起来……(大意)”。尽管目前出现了严重贫富悬殊“两极化”问题,然而“先富帮后富”的曙光已见端倪儿,倘若能照此方向良性发展,相信将能促进逐步缩小“两极差”,建立和谐社会也将会有望。
作者:罗文春 (轩辕教育基金会主席) 2007年3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