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讲李兰刚赴四川蓬安匡贫兴学的故事 |
![捐款方法](Images/way.jpg) |
|
|
|
![](../files/map/3200.gif) |
|
|
07年4月20日,我与轩辕教育基金会荣誉会长李兰刚先生从深圳机场乘国航班机飞往成都,中午到达,四川省侨办的敬科长来到机场迎接,然后就马不停蹄地转乘公务车上路,直奔川东的蓬安县,为提高效率,不求歇驿,加紧赶路,来到新园乡时,已是下午三时许。我们认真地察看了新园中心小学的各个方面的情况。
新园乡是蓬安县偏远的山乡,所辖人口21,000,以农业为主,土地贫瘠,经济落后,人均年收入约在2,100元左右,老百姓生活较艰难。新园中心小学于1956年由原观音寺改建而成,经历了50多年的苍桑历程,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连续不断地进行改造、维修,坚持艰苦办学,精神可嘉。近年来,县教育局作了教学网点调整,把部分村小合并过来,发展成“九年一贯制”(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校,目前,全校学生达1,600人。由于学生增加,校舍严重不足,加上许多校舍又缺乏资金维修,因而约有2,000平方米的校舍成为D级危房,被“全部封闭 ,立即撤出”,“普九”验收时被定为“硬件设施不合格的普九学校”。
李兰刚先生察看该校的情况之后说:“这是我要寻找的需要帮助的学校,就确定协助捐建这所学校的教学楼,进而实施“助学、奖学、奖教计划”。“我还将会在这所学校多花些心思帮助学生较快掌握计算机的运用。”
李兰刚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然后又在上海交通大学取得硕士文凭。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有独到之见解,舍弃优厚待遇的公职,只身来到藏龙卧虎的深圳创业,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为先富起来的姣姣者。他富有爱心,实践了“先富起来的人帮后富”的方向,先在母校浙江大学设立助学基金,帮助了一些成绩好,但生活困苦(连学费、吃饭都交不起钱)的同学,并在一些职业中专学校开展定向培训,学生毕业后招收到其所办之企业工作,许多人因而成才,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员;至今,他又同其好朋友黄寿涛先生一道,各自分别在川东的南充地区独立捐资建校。他那一系列献爱心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十分值得褒扬;他的这种人生观,值得人们借鉴,本人向他学习。
在祖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同胞,海外侨包(含华裔者)却积极响应号召,纷纷为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出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内地先富起来的人们之行动步伐似乎欠缺雷厉风行。据了解,内地一些大、中城市,许多人先富了起来,都成为“改革开放”的得益者,这一群人的经济财富亦非常雄厚,倘若他们能像李兰刚、黄寿涛二位仁兄那样,也参与协助改善祖国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仍然滞后状况,不仅会加速其变化,同时,将会对祖国加快发展经济之步伐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罗文春 (轩辕教育基金会主席) 07年4月
|
|
|
|
![](../files/main_bg_0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