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事业、行善举都精益求精的林英明医生 |
|
|
|
|
|
|
林英明医生生长在香港,毕业于皇仁中学后,就读香港大学医学院,还到英国深造,服务在香港,并热心于国内的匡贫兴学事业。他思维慎密,做事进取,追求完美。
林医生有时以诊疗服务作送礼,有些朋友却买纪念品回礼,那些礼品中虽然很值钱,又有实用价值,但过多了,家居容纳不下而造成浪费。为了节约社会资源,林医生就想到内地还有不少贫穷的同胞、失学儿童,何以不将那些礼物转化为助学金?善心在他的脑海中翻滚,萌发起这样一种观念:“倘若有朋友要买礼物回报我的服务的话,不如请朋友把它变成现钱捐给有困难而又需要救助的穷学梓。”于是,催化了“林英明助学基金”的诞生,并通过“立约”的形式,附在轩辕教育基金会(以下称“轩辕”)之中,必将会使一些穷学生受惠,使一些天真澜漫的孩子们又重新背着书包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上学去。林医生做善事与行医一样,精益求精,把做善事、捐建学校与教育自己的子女结合起来。06年4月,林医生带领着妻儿参加「"轩辕"赴河南慈善考察团」。当考察团来到洛阳市嵩县的花庄村小学时,一边看到村子附近的丘岭上,山峪里长着郁郁葱葱的麦苗,遥望却像欧洲田野的景色,十分悦目;而另一“画面”则是花庄小学的校舍只建了一半就停工,无钱续建,但学生们迫于无奈,只能在仍未建成的校舍,下起雨来又漏水的教室里上课。两幅乍看上去相矛盾的画面,引起考察团不少成员的好奇和费解,产生了不少的疑团,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甚么这样美的田园会没有钱完成这所破学校的建设?”“当地政府是否不关心农村的教育事业?”“当地官员是否制造假相欺骗我们?……”。到了午饭时间,村干部就在这个未建成的教室里以蕃薯、芋头、花生、南瓜、烙饼、鸡蛋等请大家用午餐,我与林医生一家同桌用餐,从林医生的大公子的表情可以发觉他不习惯这些食物。林医生却耐心地启发他思考,好好体验一下贫穷农村的生活,找出与香港相比有不同原因。席间,大家都想知道疑惑问题的真相。于是,我同大家一道探索:“我们试想一下,这里人均只有耕地一亩左右,主产就是小麦,这里的小麦年亩产600-800市斤,粗算平均是700市斤,而每担(100市斤)麦子的市场价大约是80元左右,又以一户人家4口人计算,其等式为80元x 7x4=毛收入2,240元人民币;但是还要扣除30%的种籽、肥料钱,剩下只有1,568元人民币,这就是全家四口的全年生活费了;其实这家人没有粮食可以出卖,因为所收获的麦子还不够全家一年的口粮。哪有钱建学校?这个县没有别的产业,地方税收还不够发给公务员的工资。当大家了解到这里的实际情况时,已感受到即使是这样招待午餐,已经是得来不易了;我们离开该所学校时,路经花庄村,正好碰上村民用午餐,各家人都围坐在家门口的石板旁,石板上放着一小碗干咸菜,一家几口就是吃那一小碗干咸菜送手上端住的那碗粥啊!林医生和太太对孩子说:“在香港有较好的生活,不是必然的,你看,这里农村生活还是很苦的”——林医生夫妇,在做善事的过程中时刻不忘教育孩子。
第二天,我们到了开封市的通许县,当天考察了两所破烂不堪的学校,当到了最后一所需要协助捐建的学校的校园里,已是晚上八时左右,没有电灯,林医生打着手电筒也要看个究竟,“原来真的那么破烂”,他自言自语地咕噜着,就决定协助捐建这所学校了。
过了三个月,林医生又带着二公子随着「"轩辕"赴湘考察团」前往湖南张家界永定区朱家峪小学考察,那里是土家族同胞的集居地,察看后同样感慨不已,又决定协助捐建这所学校。他希望以新的理念建设农村的基础教育,正值此时,无独有偶,余青山设计师(余氏的事迹容后再详述)正考虑着以设计技能奉献予中国农村学校;林医生于是在该校建设的设计上同余设计师合作,以精益求精态度打造农村学校建设的新品牌。我为其精神所感动,哪怕在推动过程中,碰到过重重困难,也勇往直前,经过多番周旋后,终于把设计图案做出来了(附效果图),并决定于今年三月动工建设。
06年6月间,当大家在商量是否在07年春节前(2月4日)举办慈善筹款音乐会时,林医生的观点十分明确:“举办这项活动利多于弊,一则可以通过活动把「轩辕」的宗旨宣传出去,让更多人认识「轩辕」,推动更多人齐来做善事;二是可以解决“轩辕”近期的经费不足;三是透过活动作为纽带联络感情,为此,赞成举办该项慈善音乐会筹款活动,于是作出了决定;林医生同时主动提出为费用包底,最后由林医生和陈锦添先生共同包底;在具体工作开展上,林医生与陈锦添先生一道,积极投入宣传和售票工作,从而使整音乐会的筹备开展得有声有色,直到演出成功。
林医生在从事匡贫兴学过程与其行医一样,十分注重综合效应和精益求精,我祈祝这种精神在开展祖国往后的匡贫兴学中不断地开花结果。
作者:罗文春 (轩辕教育基金会主席) 2007年2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