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轩辕”欢迎善长们踊跃参加助学活动(2010年8月3日) |
|
|
|
|
|
|
轩辕教育基金会(下称“轩辕”)的助学活动从2001年开始,至今发展成三种形式:开初,由善长在其协助捐建的农村中、小学实施整校的“助学、奖学、奖教计划“,即在该校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即助学);对学习好,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即奖学);对在职的尽心尽力施教,教书育人方面都做出好成绩的老师进行奖励(即奖教)。视学校的人数多寡,一所学校一年给予5,000元、10,000元、20,000万元不等的“助奖金”,按比例分成三个部分,学校成立评审组,按管理程序,评审出各部分的名单,然后在校内加以公示,无异议者,以学期或学年之初,向同学、老师颁发“助奖金”,受助、受奖者本人签名领取,签单需要送交管理单位审查、存案;提倡受助、受奖者,每年以书信形式向捐资者和管理单位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或感恩信,以达至逐步树立帮扶观念、薪火相传之目的。凡实施此项“助学、奖学、奖教计划”的学校,都成为当地优秀的学校。“轩辕”在祖国各地实施此“计划”的学校近百所。“轩辕”主席罗文春先生深有体会地说:「人出世之时,洁白无瑕,是一张白纸,可在其身上画出最好的“图画”;十二岁之前是记忆最好的阶段,十六岁以前次之,在他(她)们接受基础教育的宝贵时光,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帮助他(她)们画上最美丽的图画。此项功德善举,花钱不多,但工作量较大,即使烦琐、辛苦也应在所不辞,继续坚持推动下去,以求在芸芸众生之中,造就出更多与国与民都受益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础。」
第二种做法是一般性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完成学业,以求贫寒学子完成学业,改变其本人和家庭贫穷的命运,与社会、国家亦有益。在09年以前,“轩辕”之善长有陈尚信永远荣誉会长、沈张婉永远荣誉会长、陈丽冰永远荣誉会长、方洁然荣誉会长等在各地多所大学都资助贫困大学生,这种资助形式仍在继续进行。
2009年,“轩辕”又提倡“种子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由罗文春主席发起,李世雄、曾京、林国荣、何敏坚等荣誉会长、永远荣誉会长率先响应,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开始建立“种子助学基金”,曾京永远荣誉会长继而又分别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和二连浩特蒙古族中学推动此类助学活动;高爵明永远荣誉会长也在吉林大学设立“种子助学基金”,以求达到善念薪火相传之目的。由“轩辕”(为甲方)与某大学(为乙方)及所在省(市)侨办(为丙方)三方签订协议书,三方联合组成该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拟定管理办法,并由管委会运作此项“种子助学基金”,受助学生需签具“种子契约书”,目的在於让受助学生承诺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后,经济能力许可之时,自愿将在学受资助之款项捐给该校“种子助学基金”管委会。此项契约不具法律效力,但有“种子”理念传递责任。罗文春主席认为,「此类助学基金的建立,势可将慈善理念长久地延伸下去。“轩辕”欢迎所在学校之学长及“轩辕”之友、社会各界“爱心天使”踊跃参与“种子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参与资助大学生之数量不限,可指定受资助的学生,以利彼此交流。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开展下去,慈善理念、帮扶观念就会在社会人群中不断扩大,形成社会观念,到那时候,和谐社会建立,就不是神话,而是会成为现实!」
“轩辕”记者:赤子
2010年8月3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