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軒轅”歡迎善長們踴躍參加助學活動(2010年8月3日) |
|
|
|
|
|
|
軒轅教育基金會(下稱“軒轅”)的助學活動從2001年開始,至今發展成三種形式:開初,由善長在其協助捐建的農村中、小學實施整校的“助學、獎學、獎教計劃“,即在該校對貧困學子進行資助(即助學);對學習好,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即獎學);對在職的盡心盡力施教,教書育人方面都做出好成績的老師進行獎勵(即獎教)。視學校的人數多寡,一所學校一年給予5,000元、10,000元、20,000萬元不等的“助獎金”,按比例分成三個部分,學校成立評審組,按管理程序,評審出各部分的名單,然後在校內加以公示,無異議者,以學期或學年之初,向同學、老師頒發“助獎金”,受助、受獎者本人簽名領取,簽單需要送交管理單位審查、存案;提倡受助、受獎者,每年以書信形式向捐資者和管理單位報告自己的學習情況或感恩信,以達至逐步樹立幫扶觀念、薪火相傳之目的。凡實施此項“助學、獎學、獎教計劃”的學校,都成為當地優秀的學校。“軒轅”在祖國各地實施此“計劃”的學校近百所。“軒轅”主席羅文春先生深有體會地說:「人出世之時,潔白無瑕,是一張白紙,可在其身上畫出最好的“圖畫”;十二歲之前是記憶最好的階段,十六歲以前次之,在他(她)們接受基礎教育的寶貴時光,我們應該抓緊時間幫助他(她)們畫上最美麗的圖畫。此項功德善舉,花錢不多,但工作量較大,即使煩瑣、辛苦也應在所不辭,繼續堅持推動下去,以求在芸芸眾生之中,造就出更多與國與民都受益的有用人才打下基礎。」
第二種做法是一般性的貧困大學生資助,完成學業,以求貧寒學子完成學業,改變其本人和家庭貧窮的命運,與社會、國家亦有益。在09年以前,“軒轅”之善長有陳尚信永遠榮譽會長、沈張婉永遠榮譽會長、陳麗冰永遠榮譽會長、方潔然榮譽會長等在各地多所大學都資助貧困大學生,這種資助形式仍在繼續進行。
2009年,“軒轅”又提倡“種子助學基金”資助貧困大學生,由羅文春主席發起,李世雄、曾京、林國榮、何敏堅等榮譽會長、永遠榮譽會長率先響應,在廣州華南農業大學開始建立“種子助學基金”,曾京永遠榮譽會長繼而又分別在內蒙古農業大學和二連浩特蒙古族中學推動此類助學活動;高爵明永遠榮譽會長也在吉林大學設立“種子助學基金”,以求達到善念薪火相傳之目的。由“軒轅”(為甲方)與某大學(為乙方)及所在省(市)僑辦(為丙方)三方簽訂協議書,三方聯合組成該項基金管理委員會,擬定管理辦法,並由管委會運作此項“種子助學基金”,受助學生需簽具“種子契約書”,目的在於讓受助學生承諾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後,經濟能力許可之時,自願將在學受資助之款項捐給該校“種子助學基金”管委會。此項契約不具法律效力,但有“種子”理念傳遞責任。羅文春主席認為,「此類助學基金的建立,勢可將慈善理念長久地延伸下去。“軒轅”歡迎所在學校之學長及“軒轅”之友、社會各界“愛心天使”踴躍參與“種子助學基金”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活動;參與資助大學生之數量不限,可指定受資助的學生,以利彼此交流。只要大家持之以恆開展下去,慈善理念、幫扶觀念就會在社會人群中不斷擴大,形成社會觀念,到那時候,和諧社會建立,就不是神話,而是會成為現實!」
“軒轅”記者:赤子
2010年8月3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