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興教助學考察點滴 |
|
|
|
|
|
|
本人是第二次造訪天津市,第一次僅為觀光,聽說「那裏的“狗不理”包子非常好吃,來天津,不吃這包子,等於沒有到過天津」。這話雖說太牽強,但也有她的典故,形成了一種文化;由於當時是休閒觀光,精神上是放鬆的,沒有意識要對天津進行系統的學習考察,因而印象不深,認識就很膚淺了。這次再去,主要目的是為農村興教助學,有國僑辦王芸處長和韓丹兩位使者同行,加上天津市僑辦的陳主任、劉主任以及楊進處長陪同、安排,因而對天津就有較清晰的認識,獲益匪淺。
天津市是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西接首都北京約120公里,東臨渤海,約行69公里即可出海,是祖國之戰略東大門。明代開始就設天津衛。自鴉片戰爭之後,由於天津是距北京最近的海上港口,侵略者多次進攻天津,企圖取道攻入北京;天津軍民面對侵略者堅船利炮,不怕犧牲,勇敢迎敵,誓死保衛天津。她,在歷史延革的進程中,起過重大的作用。她,又曾孕育過眾多的英雄豪傑,前國家總理周恩來,曾就讀於南開學校(後改為南開大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建立進步團體;清代將領聶士城在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中,帶領眾將士英勇抗敵,戰功卓著,然後,於1900年在天津抗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壯烈殉國;歷史上,民間練拳習武風氣盛行,愛國武術大師霍元甲就是天津人,他多次打敗洋人大力士,為國爭光,人們談起霍元甲,就津津樂道……。天津人文景觀頗為豐富,民間中有“5千年看中國,3千年看西安,1千年看北京,1百年看天津”的說法。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繼深圳、上海之後的現時,中國政府的戰略眼光把天津部署為第三極經濟大發展區,形成了推動華北、東北區域經濟大發展的態勢。但是中國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上市場經濟規律而產生的經濟層次緩延進展狀況,農村經濟呈滯後現象--落後或相對落後就成為必然。然而,農村和農民又是整個經濟發展之可持續性的基礎,人民的政府,民間中之善心人士、智者,給予農村特別是貧困的農村的支持就成為既需要又必要……。
我們清晨從北京出發,兩個小時後就到達天津,午飯後,即驅車赴寧河縣、寶坻區的農村小學考察。當汽車駛出天津市區,進入農村地界之際,立刻讓你觸摸到判若兩種世界的感覺,這顯然是市場經濟規律產物。農村之落後面貌的改變,有待讓那裏的孩子們以較快的速度改善學習的條件,提高教學質量,掌握知識,努力奮鬥,才能改變貧窮的命運。政府已經積極在行動,民間、社會也在行動中……。當我們視察寶芝鎮麻窩中心小學和造甲鎮大王台小學時,親眼看到那校舍出現牆體破裂、傾斜,屋頂漏雨,搖搖欲墜;教室不足,要倒班輪流上課的種種情形,我和國僑辦、市僑辦的同仁們都感到心酸、焦急;永遠榮譽會長陳錦添善長瞭解了此情況,已經伸出了援助之手,慷慨解囊,捐資協助興建這兩所學校的改造、重建;縣、區(鄉、鎮)政府都表態要設法解決配套資金問題,並作出了包底承諾。這兩所亟待解決困難的學校之孩子們的願望即將實現了,衷心希望同學們借此契機,繼續前進,加油、再加油,提交學習成績,使自己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
作者:羅文春 (軒轅教育基金會主席) 2007年7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