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長江中下游,北接“中原”,歷史悠久,舊時的安慶和徽州兩地名首字合稱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市。山川壯麗,河湖交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資源豐富,既有南方神韻,又有北方風骨。
今年5月4日,我與林英明醫生(軒轅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榮譽會長)、高爵明(本會榮譽會長)、趙崇坤(本會理事)同赴安徽進行興教助學考察,於9時許在香港國際機場集合,乘國航班機,11時許起飛,13時許在合肥機場安全降落。當我們走出機艙,眼見風和日麗,現代型機場四周郁郁蔥蔥,十分悅目,這種景象,卻給第一次到皖的三位同行者帶來好心情,他們在說:“這麼好的天氣,不冷不熱,十分宜人”。走到出口處,卻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之代表張竟女士、安徽省僑辦副主任沙林森、副處長趙明、科長檀軍等在迎候,張竟女士為雙方一一作了介紹。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意識:“抓緊時間,在機場旁邊的小餐廳,填飽肚子就可向第一站目的地淮北市進伐”。淮北市地處淮河以北,與長江以北地區相連,屬華東平原地帶。我們乘的車走高速公路,沿途花木十分優美,林醫生說“比香港的綠化還要好”。淮北市僑辦主任趙軼等一眾在淮北市地界迎候,接載我們的公務車隨趙軼的引路車前進,到達淮北市區下蹋的相山賓館時,已是18時過後。當晚,淮北市副市長設宴“接風”,表示了主人的誠意和熱情。以國僑辦牽頭,帶領各地方政府,僑務部門都如此禮待我們、做好協調和安排,既表示支持我們的義舉,也充分表明了他們充滿著愛心,把海外赤子、港澳同胞的心緊緊地繫於祖國的懷抱。
(二)
第二天(5月5日)大清早,我們驅車赴濉溪縣的臨渙鎮(海孜、臨渙二鄉合併而成),這是一座古老的城鎮,有三千多年歷史,留下許多珍貴文物,人文景觀獨特;春秋戰國時期的土城依然臥在這座古鎮的周圍,表明這一片土地是古戰場,兵家必爭之地;近代淮海戰役的炮聲也曾在這裏咆哮,始建於唐代的文昌宮就是當年總前委的指揮部……這裏,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濉溪,我們分別考察了三所學校(有四鋪中學、海孜小學和臨渙鎮第一小學),而三所學校都是危房處處,加上近年教育網點佈局的調整,定為需長期保留的學校;由於生源急增,十分有需要協助重建,擴建和改造。然而,我們的善長們抱著“雪中送炭、先急後緩”的原則,量力而行為之。林英明醫生認捐了海孜小學重建工程,高爵明、趙崇坤以“群星”之名義認捐了臨渙鎮第一小學的重建工程。他們慷慨解囊,當地百姓、學子有福,應予好好感謝!
在考察過程中高爵明感到“這裏既含有中原文化、更有楚漢風采,人們的行為彬彬有禮,思維敏捷聰慧”,趙崇坤卻說:“這裏文化底蘊甚深,有造就人才的基礎”;林英明醫生卻看到海孜中心小學管理得井井有條,特別注意到貼在板報上的“小學生生活規則”,禁不住攝下攜帶回家參考,隨後還特地要求協助尋找完整的“守則”原件,“我要帶回家,貼在廳牆顯眼處,啟發幾位子女們傚仿這種精神”,林醫生這樣告訴我們。他把出門在外,興教助學考察作為向社會學習的好機會,把獻愛心,協助推動祖國農村發展教育與注重發現內地的優點處,用於教育子女相結合;林醫生還遇僧人“點化贈言”:「注意“忍讓”二字,“對家人,對下屬,對朋友都需注意忍讓,家庭才得和睦相親,事業將會更大發展……”」。他及時對照“前嫌”,甚覺“贈言”命中要害,引為“座右銘”,用於善對家人和周圍的人們。可見,林醫生既為貧窮同胞獻愛心,並時時不忘愛子、愛妻、愛家,他既是好善長、又是好父親、好丈夫。此精神十分值得褒揚,也是人們處世做人的楷模。
當天下午,我們驅車南下,來到省會合肥市,已是16時許,省僑辦的朋友安排我們瞻仰了包公祠,又是一個學習好機會,使我們更深刻領悟到,清廉、法制是治國之本;歷史上人們不斷地讚譽“包青天”,包括現代人亦如是,說明人們有強烈的祈求;敢問一些當代大大小小的執政者,是否應該清醒清醒腦筋!
(三)
5月6日,一大早再驅車南下,又行駛了約四個小時,來到了有南方神韻,風景美妙的黃山市,我們一眾下蹋在黃山區太平湖邊的賓館;下午順道遊覽了太平湖及湖島,青山綠水、碧波蕩漾,甚有吸引力;到了“八掛島”,趙總遊興正濃,團友們打趣地策封他為該島之“寨主”。寓工作於娛興,使艱辛的考察活動變得輕鬆愉快,也目睹當地古陶製造源於唐代,從而對於當地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有初步的認識。
5月7日上午,來到休寧縣,該縣有第一狀元縣之稱,我們當即考察萬安中心小學,也搜集了黃山區太平湖中心小學的資料。這兩所學校,也同樣亟待協助解難;我們完成了陳錦添先生的咐託,把這兩所學校的資料帶回給他過目。
工作之餘,我們還用了大半天時間遊覽了黃山風光。黃山綿延於安徽南部,地處黃山市,黟縣,休寧、歙縣等地之間,景區有154平方公里,名峰70多座,其中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軒轅峰都在1810米以上;據說“軒轅峰是軒轅黃帝在此升仙而得名”,此來一遊,似乎與軒轅教育基金會有緣。黃山風光綺麗雄奇,變幻莫測,有俗語道:“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讚美黃山的綺麗景色。我曾到過泰山、衡山、盧山和峨眉山,甚感黃山乃集四山勝景於一身。這次由於行程時間太短,溫泉來不及泡,雲海也沒碰上,留下點遺憾,下次再來補。在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上山時是萬里晴空,奇松、怪石卻看得清清楚楚。先說黃山松,它是黃山特有的樹種,生長在黃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懸崖峭壁上,真可謂“峰峰石骨峰峰松,萬千奇松綴石峰”。它破石而生,頂天而立,或聳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雲,或根盤結,如蒼龍凌波;或矯健威武,如猛虎歸山。有墨客美妙地形容:“黃山千峰萬壑,無峰無松,無松不奇,谷峰掀波,松濤陣陣,真是天籟之聲,誘人遐思。”再說黃山怪石,峰壑皆有,星羅棋布。大者巨石聳峙,石簇列,小者玲瓏剔透,造化精妙。大自然塑造了它千奇百怪的形態,怪中見巧,巧中見奇,奇中見美。
啊!“江山如此多嬌!”但願我們的朋友們在未來的日子裏,也到黃山去分享其綺麗無窮的嬌和美;黃帝子孫的我們,更有責任愛護、保衛如此嬌美的江山,讓更多的農村學子們得到幫助,發展教育,提高文化科學知識,提高素質,從而加速祖國的發展,讓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作者:羅文春 (軒轅教育基金會主席) 2007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