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畏貧窮之難,奮發圖強向學(從一場演講會說起) |
|
|
|
|
|
|
致力改變祖國貧困農村的面貌,從發展教育著手,是十分正確的路線。為此,我們與廣大善長一道,協助祖國貧困山區開展興教助學活動,做些添磚加瓦的促進工作。十數年下來,我們在全國各地貧困農村協助捐建了近兩百所農村中、小學和其他項目。所見一座座蔪新的中、小學和一幢幢教學樓拔地而起,在新校舍建成,舉行落成典禮的時候,孩子們在雀躍地歡呼,顯露喜悅而燦爛的笑容,他(她)們像過節一樣穿上新衣裳,排著隊,雙手搖動花束,高聲喊著"熱烈歡迎","歡迎、歡迎","歡迎貴賓出席學校落成典禮!"此起彼落地十分有序地喊著,狂呼著,他(她)們喊得多麼響亮,又多麼衷情;他(她)們既表達了此後有好的學習環境而高興,又有衷情感謝之意;各處之父老鄉親也為孩子們的高興而高興,自動前來祝賀。這些場面,甚具強烈的感染力,我同訪問團的朋友們都為之同樂,還被那深情的氣氛感動得流下了熱淚。……我們看到貧困的山村改變面貌露出了曙光,指日可待;我們體會到為貧困地區伸出援手相助,甚感"物有所值"而感到安慰!有的朋友說:"我的心被孩子們的期待眼神和真摯的情感牽動著,這深刻的記憶卻"淨化了我們心靈"……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卻發現有一群十分自愛的窮孩子,他(她)們既珍惜外援的幫助,把助學金用到實處,還把受資助視為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更加奮發圖強求知上進,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如何把"個性"轉化為"共性"需要通過一種形式,把一些不畏貧窮之難,奮發圖強向學的同學之感人行為和崇高的精神推而廣之,與廣大同學分享,從而釀造社會之優良風氣,促進人們整體的素質提高。弘揚中華文化是軒轅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軒轅")的宗旨,推動這項活動具時代意義。
良好的願望需要我們勇敢去實踐,才能變成現實。當我向湖南湘潭市外事僑務辦的主任們提議推動此事,大家有相同的思路,一拍即合,決定以"軒轅"同湘潭市外僑辦的名義合作,共同推動這項甚具意義的事業,隨即做三件具體事:(1)成立演講團;(2)在"軒轅"捐助的學校,和貧困學生中物色講者對象;(3)先在"軒轅"協助捐建的學校進行巡迴演講。經過了近半年的積極籌措,於07年1月下旬,將湘鄉市的芬水中學全校同學集合於操場上聆聽第一場的演講,當時正好是香港警察龍舟會的代表們正在該校考察、訪問,也都一起聽講。這場演講之效果非常好,台上、台下、台前、台後都相呼應,產生共鳴,因為她(他)們演講的內容回答了人們甚想得到答案的問題,乃符合時代的需要。香港警察龍舟會主席、考察團團長鄧厚江助理處長衷情地對我說:"這項活動,掌握了時代的脈搏,適合當今社會精神上的需要,給予人們在思想深處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其意義遠大於協助捐建學校,您們做得好,應繼續闊步推進,我們支持您!"十分感謝鄧厚江兄及團友們的支持和鼓勵!
這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演講活動得以順利展開,並將擴大出去,乃有賴於湘潭市外僑辦的王惠亞、王國強二位主任和辦公室的同仁們以及市教育局、市教育基金會的鼎力支持、充分合作的結果,特別是王國強主任和吳祐元科長在籌辦過程中,卻擔當了大量的具體任務,從而使操辦富有成效。我謹代表"軒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無數實踐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正義感,不畏艱辛,勇敢行事,才會令人生過程活得更加精彩!
作者:羅文春先生 (軒轅教育基金會主席) 2007年11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