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警務人員捐建學校赴湘考察記實 |
|
|
|
|
|
|
08年11月27日中午,香港警務處退役人員協會和龍舟會赴湘考察團乘坐的南航班機降落在長沙黃花機楊,前來接機的有湖南省外事僑務辦的高德才工會主席(處長)和湘潭市外事僑務辦王惠亞主任等前來接機,見到隨團顧問羅文春主席和考察團團長、香港警務處助理處長鄧厚江先生(前龍舟會會長)龍舟會名譽會長李世雄先生就說:見到老朋友“格外高興,你們每次來湘都給我們帶來了吉兆,不是嗎?昨天還是陰雨連綿,今天就是晴空萬里,陽光燦爛,又帶來了許多新朋友,托你們之福啊!”乍聽來好像在講客套話,其實是反映了當地僑務部門的朋友是如此好客,又多麼盼望遠方客人們能協助仍然貧窮之農村的學子們解難……。
此行之主題是:考察待協助解難的湘鄉市山棗鎮山田小學並出席已協助改造擴建的毛田鄉芬水中學之竣工典禮;羅文春主席和李世雄榮譽會長(香港警隊龍舟會名譽會長)還穿插抽時間去探訪湘潭縣響塘鄉碑頭富利學校(探訪情況另述),考察團眾成員也利用做善事之餘,親歷其景地領略湖湘文化,參觀毛澤東主席故居、湖南省博物館、岳鹿書院。
直接考察待改造擴建的學校與親自出席改造擴建和竣工典禮,經歷項目實施前後兩種不同狀況之強烈對比,從而使香港公務員和善長們在靈魂深處 引起震盪——祖國仍有不少的農村尚窮,需要積極推動,贏得時間,加快改變條件惡劣的學校;但有的朋友看到破爛學校,附近農民新建了房屋引起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問題:“為甚麼這些農民不拿出一部分錢,來改造這些破爛學校?”團員們帶著相關的疑團作調查研究。“現在能蓋新房的農戶,一般是出外打工的農民工,他們為多掙些錢修建居所,不辭艱辛地加班加點勞作,並省吃儉用,把節省下來的錢集戔起來,才把房子建起來,他們可能一生人就做這麼一次大事了,他們為裝門面,把外牆搞得很「堂皇」,看上去,似乎很美,而屋內基本上是「家徒四壁」、空空洞洞的”,當地的鄉村幹部是這 樣告訴我們的。當大家考察了山田小學,走出山間崎嶇的路段時,路口附近有農戶新建的房子,大家順意作客造訪,目睹之情景,與上述人們說的情形大體相仿。在座談會上羅文春主席將經常深入農村學校的資料,給大家算了一個細賬:“這裏的農民,平均每人有農田1畝左右,以稻穀生產為主,在沒有其他入息的情況下,年種植兩季稻,平均總產量1,500斤稻穀,市場價每擔(100市斤)稻穀90元(人民幣),一畝田的毛收入是1,500元(人民幣)扣除成本60%,純利1,500-900=600元 (人民幣,包括人工費), 平均每人每月只有50元 (人民幣)現金,農民哪能拿得出多餘的錢來幫助修建學校?”;羅先生繼續說:“就算村裏有了大戶,也要逐漸樹立社會幫扶意識,啟發他們自願做善事才可為之。”大家明白了農村的現狀之後說:“我們現在進一步認識到軒轅教育基金會繼續推動捐資建校是有根據的,也了解羅文春主席為何堅持不懈地在農村東奔西跑地考察需要幫助解難的學校啊!”
考察團成員還說:“看到山田小學破爛的情景,孩子們和鄉村教師渴望來訪的朋友們伸出援助之手的眼神,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其實,大 家都在思考著如何設法去圓、同學和老師重建該校之夢。當考察團成員出席芬水中學香港警務處退役同僚龍騰綜合樓的落成典禮時,見到同學們精神面貌的改觀,喜氣洋洋,又懂得感恩——以努力學習,成為對國家,對改變農村貧窮面貌有用的人報答善長們的幫助、從而甚感自己的義舉、付出之意義所在。
隨團考察記者:赤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