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貴州省考察、匡貧興學系列五、扶貧先扶智、致力發展教育 |
|
|
|
|
|
[專案日期]:1996年
|
|
[地點]:貴州省貴陽市、紫雲、望謨、羅甸、治河、沿河、仁懷縣
|
|
|
|
|
|
|
|
|
扶貧先扶智,發展教育,才能改變貧窮面貌,促進國家經濟發展,以達致民富國強,這已經成為常識之見。然而,在實施安居工程和解決吃飯問題之後,也同時考慮促進發展教育,羅文春先生積極與各方朋友、善長溝通,推動捐資建校的課題。這個構思,得到許多朋友的認同和支持。在1996年的秋季和冬季之間,羅文春先生把扶貧興學問題與麻山區居民安居試點工程穿插進行,期間與鄭克和先生及其他朋友們先後多次到貴州省麻山區考察,捐建學校。其中鄭克和先生、伍耀明先生、黃羽庭先生三位善長於97,98,99年分別在麻山區的紫雲、羅甸、望謨三縣各捐建了一所小學。此後,又與其他朋友一道,向貴州其他地區伸展,以致擴展到祖國內地的西南、西北、華北、中南、東北等大部分的省、區都進行匡貧興學的活動。羅文春還暗自下決心,以求在有條件的時候,在全國每個省、區的貧困農村的基礎教育都為之做點事,都有與朋友們一道去捐建的學校,真正為有困難、有需要幫助的學梓幫上忙,為他(她)們解難,使之接受教育,以致成為國家之棟樑。
|
羅文春先生與黃家源副廳長等陪同鄭克和先生一行到紫雲縣的打郎村考察,大家在村中的茅藔旁邊合影(圖1) |
|
打郎村的茅藔屋內的床已破爛不堪,但是仍然還要使用(圖2) |
|
考察團部分成員與村裏16歲的年輕夫婦合照(圖3) |
|
村子裏的婦人帶著孩子,滿懷期望地看著來到村子訪問的客人們(圖4) |
|
考察團一行順道參觀織金岩洞,在洞口合照(圖5) |
|
考察團一行為捐建學校選點到紫雲縣考察,鄭克和先生正在看攝下的相片(圖6) |
|
羅文春先生和鄭克和伉儷及孔敏莊小姐在選點建校的方位留影(圖7) |
|
鄭克和學校落成典禮,訪問團部分成員在學校大門牌樓下合照(圖8) |
|
羅文春先生在鄭克和學校落成典禮上講話(圖9) |
|
考察團全體成員與鄭克和學校部分學生在教學樓前合照(圖10) |
|
貴州省政府副秘書長楊通華,黃家源副廳長,羅文春先生、鄭克和伉儷等都出席了鄭克和學校落成典禮,並接受師生們獻上的鮮花(圖11) |
|
伍耀明伉儷向鄭克和學校全校學生贈送書包。部分學生和黃家源副廳長代表接受(圖12) |
|
鄭克和學校落成典禮上,苗族歌舞隊載歌載舞慶賀新學校落成(圖13) |
|
羅文春先生、孔敏莊小姐與部分歌舞隊員合照(圖14) |
|
紫雲縣政府以苗族禮儀宴請考察團一行(圖15) |
|
黃家源副廳長代表民政廳宴請考察團一行。他們正在舉杯祝賀鄭克和學校落成(圖16) |
|
銀行家伍耀明伉儷等在羅甸縣捐建了伍耀明學校。羅文春先生和民政廳的幹部,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等前往探訪該校受助、受獎師生,並合照留念(圖17) |
|
善長黃羽庭先生在望謨縣捐建了黃羽庭學校(圖18) |
|
宋梓樺帶領部分獅子會成員到貴陽市花溪區牛皮菁捐建學校,曾訪問過花溪區政府與區長等官員,在區政府門前合照,並贈送錦旗(圖19) |
|
羅文春先生在區政府副區長的陪同下,前往宋梓樺等捐建的牛皮菁小學視察,並在學校旁邊留影(圖20) |
|
羅文春先生在貴州的扶貧興學從西南方逐步地向東南或東北方向伸展。那裏的山不是石山,而是土山,在沒有平地,也不影響水土流失的情況下,土山可以開發成梯田(圖21) |
|
從貴陽出發,向東方向前行,走了約三個小時,才到了烏江大橋,考察團一行就停下來歇息,用午餐。羅先生抓緊時間,在烏江大橋橋頭留影(圖22) |
|
團友們在路邊的小餐館門前用餐,黃運珍女士(也叫李太)的心情多好!是的,有心做善事的人,在艱苦環境中也可找到歡樂(圖23) |
|
黃運珍女士在沿河縣捐建了“松柏希望學校”(圖24) |
|
舉行落成典禮,土家族的孩子們列隊歡迎(圖25,26) |
|
新學校落成典禮開始了,同學們正準備升國旗,同學們是何等莊嚴地護著國旗走向升旗台(圖27) |
|
黃運珍女士將松柏希望學校的名牌授給該校,由正、副校長接受(圖28) |
|
在松柏希望學校落成典禮上,群眾自發地為學校落成表演土家舞祝賀(圖29) |
|
黃運珍女士與當地村民合照(圖30) |
|
黃運珍女士與團友們視察教室(圖31) |
|
黃運珍與該校校長在教室合照(圖32) |
|
難得抽出點時間到沿河縣之縣城參觀市集街道,揹著背簍的人們是來自農村的土家族同胞,他(她)們是要到城裏來“趕集”(南方叫“趁墟”)(圖33,34) |
|
羅文春先生與考察團的成員到了當年賀龍元帥領導起義的窮山溝參觀,體會到當年賀元帥所處環境是何等的艱苦(圖35) |
|
這是賀龍貴州起義紀念博物館,孔敏莊在紀念博物館前留影,村民們在湊熱鬧(圖36) |
|
考察團來到了國酒之鄉仁懷縣,羅文春先生在酒鄉標誌物——大矛台酒瓶山下留影,據說酒鄉有許多故事(圖37) |
|
羅先生又在酒城門前留影(圖38) |
|
考察團一行在酒文化展覽廳聽講解員介紹酒城——講酒文化的故事(圖39) |
|
為紀念當年毛澤東領導紅軍以神出鬼沒般的戰術“四渡赤水”,取得非常重大勝利。 “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塔”就是為紀念這一典故。羅文春與鄭克和在塔前留影(圖40) |
|
|
|
|